你们身边有没有小学是个学渣,中学突然开窍,逆风翻盘的孩子?
………………………………………
状元们甩下扑克,信马由缰,顺嘴溜边在那里回忆着自己的童年生活。我听了之后,算是松了口气。
为什么呢?
因为我弟弟在小学的时候学习成绩就不好,基本相当于小学渣。三年级的时候,也搭着那年我父亲去世,对他打击很大,他断断续续的休了半年学。四五年级的时候,在班里排中等。
课后作业,我看他也不怎么做。上小学的弟弟成天就是玩。他有很丰富的业余生活。比如说他喜欢钢琴,不但弹琴,还喜欢谱曲。他写的一段歌曲,还在电视台上参加过比赛。寄给什么音协下面的杂志,还能挣稿费,这让我很惊讶,原来写曲子也能挣稿费。那时候是80年代,钢琴也不考级,所以小朋友弹钢琴也不那么痛苦。除此之外,他还喜欢画画,读书。从【上下五千年】到【老人与海】 逮到什么看什么。他甚至会织毛衣和简单裁剪。
唉,父亲去世之后,弟弟的话少多了,总是静静的和妈妈坐在一起,看会儿课外书,或者是帮妈妈打毛衣。我也不好意思拽着他学习。那段时间,弟弟身体也总不好,断断续续的总生病。唉,我想了想,算了,先不催他学了,先把身体弄好吧。
就这样,弟弟碌碌无为的上了初中,初一的时候还可以,从初二他学习成绩开始慢慢向上走了,居然在重点中学里能排中等。而且他也不觉得学业重,还是接着玩。
弟弟属于那种典型的后劲强的孩子。他的本科是一所普通大学,但是硕士阶段去了一所名校,博士读的更是世界top10。
后来有一个资深的教育学者说:“这是典型的飞机型学生,就是起跑时间长,但越飞越高。在许多专业领域人才里,飞机型学生占的比例非常高。”
后来我想了想,凡是中学之后,慢慢成绩开始攀升的孩子,大多是学习原动力开始起航了……
好多人都说一句话:“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好像一形容学习,就是一个苦字。
但是,对于真正的学霸来说,绝不是这样的。
学习不是去劳改,也不是蹲大狱。学习对未知知识的一种探索。现在可能都没什么人提这句话了。对未知事物的探索,是人类的本能呀!这和吃饭睡觉是一样的道理。
你把一根棍给个大猩猩,它还会在手里摆弄半天呢。如果你什么都不给它,它会觉得很无聊。
小孩子也是一样,记忆模仿,联想创造是他们的天性。
保住孩子的学习兴趣,这在小学阶段是非常重要的。
我见过很多小学生被家长像添鸭一样,往脑子里塞满了各种知识,死记硬背。结果到了初中,需要思维拓展的时候,孩子落后了。而且怎么也上不去?这种情况我觉得才冤呢。
三岁认识100个字,五岁能背唐诗,六岁会做方程式,这有P用?你家娃七岁就上班吗?哪个单位招童工啊?犯法呀。
这种拔苗助长的家长,顶多能让孩子在学龄前达到四年级的水平,但四年级之后,往往孩子的学习原动力丧失了,成绩就会慢慢下滑。
不可否认,有的孩子是神童。在极其年幼的时候对抽象事物就能够产生兴趣,但绝大多数孩子不是这样的。他们面对海量知识,和与自己大脑发育不相称的学习时,只能产生厌倦,无聊。
其实厌倦和无聊,才是学习路上真正的拦路虎呢。
相反,学龄前的多元化开发,积极动手动脑的课外活动,才是在积赞孩子学习的真正资本。
比如说,钢琴(当然,这也是需要一个天生热爱音乐的孩子)比如说绘画,再比如说体育运动,丰富的课外读物,甚至包括讲故事,这都是开发大脑。哪一个,也比死背乘法口诀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