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叔湘和王力,谁对现代汉语的影响更大?
吕叔湘,是中国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是我国语言学界极为卓赿学者。在语言研究、语法教学、语法知识普及工作有突出贡献。在语文教学方面: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现代化,有许多独到见解,至今影响着中国语文教学。
代表作:《现代汉语词典》、《中国文法要略》、《语法修辞讲话》、《汉语语法分析问题》、《汉语语法论文集》,在语法理论上做出了独创性贡献。《中国文法要略》在文言和白话比较方面,取得无法替代优异成果,

王力,北京大学教授,中国语言学家、教育家、翻译家、散文家、诗人、中国现代语言学奠基人。代表作:《中国音韵学》、《中国现代汉语语法》等。
王力研究《古代汉语》音律、文字、文法方面有很高造诣,继承和发展了古代汉语,对现代汉语影响力最大,王力是古汉语开拓者。
他编的《古代汉语》教材,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受到好评。对汉语的语音、语法、词汇和历史研究汇集在《汉语史稿》。
王力《汉语诗律学》对中国诗词的格律和语言特点,作了精到研究,堪称研究汉语诗律经典之作。阐述韵语的起源及流变、平仄和对仗、句式和语法等有关知识规律。
综上所述:二人都是现代汉语大家、大学教授,各有专长,难分伯仲。吕叔湘是人民的语言大师,《吕叔湘全集》十九巻。
王力是中国现代语言学奠基人,《王力全集》25卷。完整收录王力先生论文、学术专著、文学作品和译文等,影响力比吕叔湘略大。

吕淑湘和王力都是现代汉语言大家,大学教授。王力生于1900年,逝于1986年,广西博白人,是著名的现代汉语言学家,教育家,翻译家,散文家,诗人,他的代表作《中国现代汉语语法》我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购有。吕淑湘,生于1904年,逝于1998年,江苏丹阳人,著名的语言学家,他的《现代汉语词典》我也购有。对王吕两大家算是认识与熟悉。二人都是大家,各有专长,各有特点,难分伯仲。硬要分,以我之个人见解,认为王力影响力略大。


感觉现代汉语语法有些牵强,如主谓宾定状补,
他们的代表著作,我都有,不怎么看。不过以前都看过,用到的时候再说吧。
说老实话,数十年泡在中英德文中,现代汉语已不能满足我对知识的渴望,更提不起我对学术的兴趣。
第一,字形人为添堵太多,与古文化严重脱节。第二,字音只是个地方标准,脱离了人口、历史现实,也未必符合国际交流的需要。第三,百年来,字意有些新变化,但相对于数千年的古汉语来说,终归是皮毛之辩。
现代汉语需要研究,但中国语言文字最大的现状,是现代汉语与古汉语严重脱节,中华文明传承危机重重!

在这个意义上,王力先生的贡献肯定大于吕先生。至少《古代汉语》至今采用,也很少能代替。

我更倾向于认为吕叔湘先生是个语文教育家,在探索现代汉语语法上有很多尝试。
王先生曾用功颇勤,故于古代汉语之研究,名气很大。吕先生的很多东西,本人不敢苛同。很多评价,也需要历史来检验。

说实话,我更推崇姜亮夫、周祖谟先生。周先生对《尔雅》《释名》《方言》都有校释,尤其在古代音韵研究上成果颇丰。姜先生对楚辞学、先秦两汉语言历史研究,也是一座丰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