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赵括这么好骗,45万大军空巢而出跳进白起包围圈?
而赵括在初期最大的失误,是作为主将贸然领军出征,没有镇守在大后方,如果他留在了大本营,那么另外的20万人将会对秦军造成了威胁,白起的计谋也是成功一半,至少赵国损失没那么大,

另外的一个失误,就是赵括没有及时组织兵力,强行突围而出,而是希望等待救援,这就给秦提供了机会,最终赵括在率领精锐突围时,被射成了刺猬,导致赵国群龙无首,最终40万赵军无奈的归降了秦国,但秦国这次胜利,也可以说是惨胜,
所以白起才为了削弱赵国,将40万赵军坑杀了,要知道即便是赵括的失误,这些人形成的战斗力,依然给秦军带来不少的损失,如果赵括是想到其他妙计,或者识破了白起的计谋,将计就计,那么秦军或者被这40万赵军碾压。
因此可见,赵括并不是白起骗进包围圈的,而是当时局势使然,赵括使命就是要打破当时的僵局,同时要获得一场胜利来鼓舞人心,而他更想学父亲一样,一战而定乾坤给与秦军重创,但可惜赵括的对手,是具有一代名将白起,最终在秦王和白起举国之力的包围下,赵括失败了,成为纸上谈兵的代表人物。
其实如果换其他人,赵括面对的情况,也是无解的,但起码赵括有敢于亮剑的勇气,这也是值得称赞的,而赵括的教训也告诉了后人,即便是理论能力很强,依然要懂得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道理,只有理论结合实际,再实践中去印证理论,才会获得成功。
赵括没那么好骗,白起也没那么精明。
什么阵前换将,都是演义的戏份,真实的战争没有那么多三十六计。在实力形成碾压的情况下,兵法毫无作用。但是,在实力旗鼓相当的时候,兵法能发挥作用吗?
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
这句话本身就有一个天大的漏洞。那就是:你要骗人,所以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你要骗人,首先就要确立一个不言自明的前提,就是:你比对手聪明、你知道对手不知道的情报。

但是,哪里有那么多不聪明的对手让你骗?又哪有那么多关系生死的情报是你知道而对手不知道的?
所以,有时候兵法和诡道就是在自欺欺人。兵法没用、诡道扯淡,那么什么才是关键?这个关键也许就是一场赌博的概率问题。
01.秦赵之间是实力碾压的较量,还是旗鼓相当的较量
自秦芈八子和魏冉以来,秦战国就是想打谁就打谁,而且打谁谁死。白起的各种创奇战绩,都是在这个时代中创造出来的。长平之战杀赵国杀得够狠,但白起杀起楚国来一点儿也不比赵国差。

赵国在这个时间段怎么样?说实话,不怎么样。赵武灵王之后,赵国基本上就没什么大作为,想制造个热点上头条都不行。最多也就是跟北边的无赖燕国,互相搞点儿摩擦。
但是,赵国的军事实力在赵武灵王之后完成了一次升级。一个是动员能力强,国内组织虽然不够集权但军事动员却相当强,简单说就是能征到兵;另一个是赵地尚武,与草原民族充分交流后,战士、军队和打法上都不弱。再加上另外一点,就是赵国一直没怎么打大仗,实力得到了保存。所以,赵国应该是关东六国中军事实力最强的一个,也是唯一能与秦国一战的战国。

还有就是上党十七城,这个地方确实应该归属秦国。因为韩国割地赔款,就已经把上党割给了秦国。但是,上党地区毕竟距离秦国本土太远,所以秦国的作战能力打到上党就必须打个折扣。而赵国呢?上党地区距离赵国国都邯郸非常近,穿过太行径道就是上党地区。所以,在上党这个关键局部,赵国拥有距离优势,能够更有效率地把战力投入过来。
所以,秦国的确非常强,但赵国也不弱,特别是军事上。在上党地区,赵国的战争效率更高,所以完全可以弥补国力不足的劣势。因此,秦赵长平之战,是一场旗鼓相当的较量。
02.赵括在长平之战发起了一场赌博,原因是逼不得已
长平之战爆发于公元前260年4月,老将廉颇对阵秦将王龁。起初之时,廉颇一点儿也不保守,赵军一点儿也不惧敌,率先向秦军发动了进攻。进攻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要把秦军赶出上党高地,只要秦军退守到河内、赵军全定上党,那么赵国就获得了地利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