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赵括这么好骗,45万大军空巢而出跳进白起包围圈?
乃挟诈而尽阬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後斩首虏四十五万人。
这句话的意思是:整个长平之战,白起一共歼敌四十五万,不是一下杀了四十五万战俘。而秦军呢?秦军的死伤也超过二十万人。不仅战场损失严重,而且秦国基本上也打光了家底,所谓“国虚民饥”。如果秦国不是打不动了,秦昭襄王也不会接受丞相范雎的建议,准许韩赵割地停战。
王听之,割韩垣雍、赵六城以和。正月,皆罢兵。

从中能够看到的是,赵括主动进攻,并非完全徒劳,他虽然没有能够通过自损一千以杀敌八百,但是也做到了自损一千以杀敌五百。秦昭襄王、白起以及秦军战士,这一仗赢得一点儿也不轻松。秦国和秦军,结结实实地被赵括打疼了。
赵括的赌的是要尽快结束战争,秦国赌的是要彻底打废赵军。可以说,秦国赌赢了而赵括赌输了。一赢一输,总要找找原因,这个原因大体有三:
一个是秦国胜于庙堂,增大了赢面。秦国庙堂目标明确而且从一而终,就是要拿到上党郡、就是要干废赵国。而赵国庙堂却一直犹豫不决,先是犹豫要不要上党,再是犹豫要不要停战,最后还要犹豫着临阵换将。在自己的犹豫中,赵国失去了一切筹码。
另一个是秦国的实力和秦国的决心。如果秦赵实力完全对等,赵国一定能够取得上党的关键局部优势。但是,秦国实力太强,所以赵国一直就没有在上党这个家门口占到任何便宜。赵括决战长平的时候,赵国庙堂除了恐惧就是害怕。而秦国呢?
秦王闻赵食道绝,王自之河内,赐民爵各一级,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遮绝赵救及粮食。

秦昭襄王基本上就是御驾亲征了。白起在前面打仗,昭襄王这家伙直接跑到河内郡搞运输来了。而且,决战关头,秦国还在拼命向前线投入力量,整个河内郡15岁以上的男丁全都送到了白起军中。这个力度、这个决心,完全是赵国没法比的。
再一个就是白起的想象力。孙子兵法讲: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白起玩得是什么?白起玩得是以五十万大军围你赵括五十万大军。此种想象力是赵括这个初出茅庐的贵族子弟比不了的。
但是,白起也在冒险。因为五十万围五十万,但有一点被突破,赵括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战略目的:要么把秦军赶下上党高地,要么自损一千杀敌八百,甚至都有可能自损八百杀敌一千。

白起为什么能有这么神奇的想象力?秦昭襄王为什么敢以梭哈的方式与赵括应赌?这个原因就是秦战士真得太能打,这群人死战不退而且几乎从无败绩。秦昭襄王敢跟赵括玩梭哈,是因为对秦战士有信心;白起敢玩五十万围五十万,也是因为对秦战士有信心。
最后总结:
凡人没那么好骗,赵括这个名将世家也没那么好骗,其之所以主动发起进攻,是因为赵国庙堂的政治决策、是因为赵国国力所迫,还是因为自信自己的二十万赵国援军。
长平之战,就是秦赵之间的一场豪赌。在这场豪赌中,赵括并非毫无胜算。因为他的目标很低,要么把秦军赶出上党、要么以自损一千为代价而杀敌八百,全部的目标就是尽快结束战争。
长平之战在秦国方面是两个人共同担当的,一个是秦昭襄王,就是要跟赵括赌上一场,而且梭哈着赌:一个是名将白起超乎寻常的想象力,就是敢把你几十万大军给包围吃掉。
秦昭襄王和白起,敢与赵括应赌,主要是因为秦国的目标很明确、秦国的准备很充足,而且秦国的国力真能扛住这场大战。而最关键的一个硬筹码,就是秦战士和秦国军队真得最能打。
你可以看一下有部历史纪录片。其中有一段动画描述了最后的大决战!
当时白起进行了战略大撤退!前后边战边撤,放弃了2—3道防线,后撤了很远。并且秘密埋伏士兵于侧翼!
赵括当时的局势是手里没有余粮,必须速战速决!赵括也不是傻子,基本将军觉悟还是有的。如果一开始秦军就撤退埋伏,赵括也绝对不会上当!但在一次又一次的败退中。赵军消耗了粮草,却不断取的胜利,但杀敌较少。这样赵括的自信心也在不断增加,但却面对敌人可以随时回来,以及粮草越来越少窘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