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传位给雍正,为何不担心手握重兵的十四阿哥造反?

雍正皇位稳固后,鸟净弓藏了年羹尧和隆科多,1728年隆科多死在畅春园。
在康熙去世第二天,胤禛便封爱新觉罗·延信为抚远大将军,所以十四阿哥胤禵在回京的路上时,兵权就被胤禛解除了,并且收缴了所有与康熙来往的奏折,雍正根本没有给这位亲弟弟起兵的时间和机会,胤禵回京后即被囚禁。另外说一句,康熙不怕胤禵起兵是有隆科多坐镇,胤禛不怕胤禵坏事,是因为胤禵虽然手握十万重兵,但胤禛的心腹年羹尧是川陕总督,同样手握重兵,敢在新疆起兵也过不了年羹尧这一关。
公元1722年,康熙走到了人生的尽头,他宣布:传位于四阿哥。老四的生母德妃哭要给康熙殉葬:“我不要当太后!”
话说,连自己亲妈都不支持,雍正这皇位坐得稳当吗?
手握十万大军的十四阿哥“抚远大将军王”会不会带着兵打回来呢?

康熙还在世的时候,就说过:
“日后朕躬考终,必至将朕置乾清宫内,尔等束甲相争耳。”
为了皇位的顺利传续,康熙可以说是操碎了心。
- 他害怕自己一手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大清王朝被自己的几个儿子一搞,又变得一塌糊涂;
- 他怕自己儿子各个都很优秀,把持不住自己,闹得朝堂内外鸡犬不宁;
- 他更怕自己尸骨未寒,儿子们却为了皇位杀得头破血流。
因此,他只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平衡,去制约,去帮助未来的继任者,顺利登上皇位。
九子夺嫡
作为皇帝,康熙的前半生是可圈可点的,从8岁登基开始,他诛鳌拜,平三藩,收台湾,退沙俄一生文韬武略。
可最让他头疼的,却是自己众多优秀的儿子们。
除了太子文韬武略,老三著书立传,还有马术骑射不输自己的老八;
文化书法不错的老四和老十三;
以及颇有将帅之才的老十四。
这个顶个的好儿子们,任何一个放在后世都可能是个好君主,可扎堆放在康熙这儿,就变成了大麻烦。

在康熙杀掉太子舅爷索额图后,康熙和太子的关系急转直下。
父子两开始相看两生厌。
最终,在1708年,经过大阿哥的实名举报,康熙实在是忍不住了,就把太子废了,并圈禁起来,闭门思过。
因为太子的事,和太子关系甚好的十三爷也被圈禁了一段时间。
滑头的老三和老四作为年长的皇子,自然心中有自己的小九九。
眼看太子被废,大阿哥胤褆继续步步紧逼,建议康熙帝杀掉胤礽,而这引起了康熙帝的极大反感。
加上老三适时地不上一刀,说查到老大对太子用了压胜之术,才让太子言行失德,所以康熙直接把老大打入“冷宫”。

而此时,康熙另一位聪明绝顶的儿子,八爷开始崭露头角。
这位八爷从小就是厉害的角色:
- 六岁启蒙,识文断句不输哥哥们;
- 13岁,可以帮老爸试新收的烈马;
- 十五六岁和老爸哥哥围猎,年龄最小的他打的猎物和大哥三哥一样多。
所以,康熙对这个“有出息”的儿子也是相当喜爱。

他的养母是皇长子胤褆的生母惠妃,所以,当康熙废太子,皇长子胤褆又知道自己夺储无望后,便向康熙推举八弟。
但大阿哥的推荐有些坑人,他说相士张明德给老八看相,说他有储君之相,建议立老八位储。
话说,这储君乃一国之本,可是你一个相士能说了算的事情?
所以,康熙对老八这种想上位使得歪门邪道表示很不满意。
虽然后来得知,这整件事都是老大个人的骚操作,似乎和老八没啥关系,但是,这并不代表在争储这件事上康熙就冤枉了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