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闰二月,“两春夹一冬,黄土变成金”,说的是什么意思?
一、两春夹一冬,黄土变成金
这句话字面上的意思很容易理解,意思是说,农历一年中有两个“立春”,中间夹一个冬天,按农谚上的说法,当年庄稼容易获得丰收。
当然,这个说法是一种夸张的说法,只是古人对以往现象进行的总结。农谚可不是预言,不能够预测后期的天气情况,简单了解一下就行,还是要留意天气预报,提前做好相应的措施。
二、无春邋遢年,九九倒春寒
这里的“无春”可不是说没有春天,而是说这一年里没有“立春”节气。
先来看一下“无春邋遢年”,怎么理解
我们翻看日历能够看到,农历甲辰年(龙年)的第一个节气是“雨水节气”,是正月初十,还属于过年期间。过了雨水节气,就表示接下来降水越来越多了,也就是我们过年的时候,有一些地区就开始下雨了,道路泥泞自然就是邋遢年。
再来看一下“九九倒春寒”,怎么理解
这里的“九九”指的是“数九”,在古代有“夏至三庚数头伏,冬至逢壬数九”的说法,意思是说从冬至后的第一个“壬日”开始数九。不过,我们现在已经不用这种老方法了,而从进入冬至日就开始“数九”了,数到九九八十一天就春暖花开了。
“九九倒春寒”的意思是说,经历了一个相对暖和的冬末春初,空气中积累的热量,遇到北方来的冷空气,两种势力一交锋就容易产生强对流天气。
这样一来北方一些地区就会出现“倒春寒”的天气,会使返青的小麦、大蒜等越冬作物以及早春种植的作物和果树之类的发生冻害,造成减产,这是农民最不想看到的。
写到最后:
2023年闰二月,在农历上有两个“立春”,是很正常的现象,每隔几年就会出现一次。比如,2020年就是双春年,这是由于历法的算法导致的,并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全文完,都看到这了,麻烦您帮忙转发一下,帮助更多的农民朋友,谢谢您!感谢阅读。
一年难逢两头春,百年难逢岁交春!“双春兼闰月,结婚好时节!”明年是闰月兼双春年,又是一个好年景,大吉大祥之年!
2023年闰2月,农历年明年384天,比我们所说的阳历年365天整整长了19天,也就是明年盼过年有我等上19天的时间。因此,明年也出现了两个春天。俗话说“两春夹一冬,黄土变成金”,说的是什么意思呢?
现在已到了10月中旬,进入了第4季度,2022年即将过去了。2022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天气异常,国际关系动荡不安,粮食也出现了紧张的现象。或许这就是世界,或许这就是风云变幻。
什么是阴历?什么是阳历?什么是闰月?
对于我们的即计时法来说,又分为公历和阴历,也叫农历和阳历。
农历是我国老祖宗研制的计时历法,是老祖宗根据月亮的圆缺来制定的,月亮从圆到缺,从缺到圆,这一个循环时间点一般为29.5天,2月份为28天。
对于阳历是西方和中国人共同研究的结果,是根据太阳运行的规律来制定的。太阳运行一周的时间一般为365.25天,所以就出现了365天或366天的现象,这一天是在2月份平年28天,闰年29天。
根据月亮和太阳运行的不同规律,所以出现了阴历和阳历之分。阴历一个月大约有29.5天,一年12个月就是354天或355天;阳历回归年是一年大约365.25天,相差11天左右。
这样3年累计的时间差距会超过一个月,老祖宗为了阴历和阳历的不能相差太多,所以出现了19年7闰的现象。一个月的时间为29.5天一般是29天或者30天,这样就平衡了阴阳力之间的差距。而阳历年日子悬殊不是太多,平年365天,闰年366天,所以阳历年是4年只闰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