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就是最晚结婚年龄。
也就是说,没有意外情况,15岁是女子必须出嫁的年龄。

订婚时,小公主就已经15岁了,如果再上三年孝期,她就已经18岁,属于唐朝“剩女”。
李治心疼妹妹,守孝1年后,他提出让妹妹成婚,只是,这一次没成功。
李治登基初期,还没有武则天的帮衬,在朝中也没有威严。他刚提出这个决议,立刻遭到大臣的群起而攻,没办法,这件事就只能被搁置。
永徽三年(公元652年),一波三折的小公主终于出嫁了。
为庆贺妹妹出嫁之喜,李治将妹妹的封号改为新城长公主,并增邑5000户。(史称“新城公主”)
结婚后,新城公主与驸马相濡以沫,成为海内外妇人羡慕的对象:“调谐琴瑟,韵偃笙簧。标海内之嫔风,为天下之妇则者矣。”

可是,好景不长。
随着李治和武则天对长孙家族的下手,驸马长孙诠也被牵连流放,最后被地方官所杀。
恩爱的丈夫,被自己的亲哥哥害死。新城公主虽没有怒怼,却也一直意志消沉,从此不再梳妆打扮。
女为悦己者容,如今深爱的悦己者已经去世,自然是不必再梳妆。

哥哥赐婚韦正矩,却害死了妹妹
李治眼见妹妹消沉,心里十分愧疚,便重新为她找了一个夫婿。
他看中的人,是京兆韦氏的韦正矩。
皇帝赐婚,没有反对的余地,新城公主带着对亡夫的怀念,嫁给了韦正矩。
可是,这门婚事,受益的只有李治和韦正矩。
因为娶了公主,韦正矩平步青云,连升八级。而李治以为这样是对妹妹好,内心的自责也消散了不少。

只是,嫁给韦正矩的新城公主,总是没什么笑容。
最初,韦正矩还各种讨好,可久而久之,他也失去了耐心。民间传闻,韦正矩曾虐待公主。
几年后,李治才知道,妹妹病痛缠身,便为她建寺祈福。
可是,寺庙刚建好,新城公主就去世了,享年30岁。

皇后之礼,壁画人物却被刻意毁去
新城公主死后第2年,李治以皇后之礼为她下葬,是疼爱,也是亏欠。
值得一提的是,此处所指的皇后之礼,是葬礼规格,而非陵墓规格。
李治很爱这个妹妹,一直非常悲痛,恰逢此时,他听说韦正矩曾家暴公主,顿时怒火滔天,直接下令处死驸马韦正矩,并将韦氏一族全部流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