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63年二月,唐高宗在位期间,他的妹妹新城公主骤然离世。唐高宗素来与新城公主亲密,对这位同母妹妹疼爱有加,突然传来噩耗,令他悲痛欲绝,甚至到了“废朝不举”的地步。
唐高宗愤怒之下,将驸马韦正矩斩首泄愤。最令人意外的是,唐高宗为妹妹办理身后事时,竟然下令,葬礼按照皇后的标准来办,他为何要这么做?
“其葬事宜依后礼”
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公主
公元634年,唐太宗李世民和长孙皇后迎来了他们最小的女儿。虽然女性在古代封建社会的地位普遍不高,但这个小女儿却是个例外。她出生在帝王家,不仅没有因为女子身份遭到歧视,反而深得李世民和几个哥哥的宠爱。
长孙皇后离世的那一年,李世民痛不欲生,将他对长孙皇后的爱,全部转移到了当时只有两岁的小女儿身上。
她年仅8岁时,就被李世民越矩封为衡山郡公主。衡山郡公主本来就是公主的身份,得公主封号并不奇怪。令人惊讶的是,李世民竟然给她封了个“衡山郡”的封号。
彼时,唐朝虽然对那些封建礼教制度不是特别在意,但为了统治稳定,李渊和李世民也并未做出过公然违反礼教制度的事来。但这一次,李世民为了小女儿算是打破了一项成规。
根据《唐六典》记载,“名山”是明确不允许作为封号的一项。而衡山乃五岳之一,是典型的“名山”,李世民却将衡山所在的衡山郡作为封号,给了自己心爱的小女儿。由此可见,他对衡山郡公主的宠爱程度,要远超其他公主。
“凡名山、大川及畿内县皆不得以封。”——《唐六典》
如果说“衡山郡公主”的封号只是一个标榜皇恩的“虚名”,那么,李世民在给衡山郡公主特殊封号的同时,又赐给她“实封”(所谓实封,指的是可以支配其所得封户的租税,若是只有封号,没有加实封,就只是一个虚衔而已),这便是真真正正的“实惠”了。
因此,衡山郡公主再开唐朝先例,在年仅8岁那一年,就得到衡山郡为汤沐邑,提前多年就拥有了其他公主要出嫁后才能获得的“食邑”。
新城公主墓出土以后,在她的墓志铭上记载了这样四个字:“汤沐増赋”。这意味着,衡山郡公主8岁那年不仅加了实封,而且还增加了实封,她的“食邑”标准非常高,即便是出嫁的公主也望尘莫及。
试想,一个年仅8岁的女娃,不仅获得特殊的荣誉称号,还得到了大量的财富。李世民对她的恩宠足以令同时期所有的公主羡慕,再加上同母哥哥们对她的喜爱,真可谓是集万千宠爱于一身的天之骄女了。
公主的命运也并不顺遂
衡山郡公主8岁那一年,就几乎得到了人生所需要的一切物质需求。但她此后的命运却并不顺遂,似乎应验了月满则亏的规律,她此后的婚姻生活可谓是一塌糊涂,即便身后有两代帝王为她做主,依然落得个悲凉的结局。
公元643年,唐朝重臣魏征病危,李世民心急如焚,不仅派中郎将日夜守在魏征家,还赏赐了无数的药物和膳食。那段时期,在皇宫和魏征府邸之间往来的宦官和使臣几乎就没断过。为了救治魏征,李世民几乎将他能拿出来的物资和有名的御医全都派到魏征府上。
但皇权虽高,却也难逃生老病死,魏征最终还是走到了人生的尽头。临终前,他与闻讯赶来的李世民见了最后一面。君臣情深,李世民见到最后吊着一口气的魏征,也不禁为之动容,问了他一句:“是否还有未尽之心愿?”
都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魏征当时回了这样一句话,让李世民大为感动。魏征说:“嫠不恤纬,而忧宗周之亡。”这是《左传》中的一句名言,表达的是一种忧国忘家的意思。
听到魏征临终前还一心只想着国家,李世民备受感动,一心想在魏征死前给他一个让他宽慰的恩赐。最终,李世民指着衡山郡公主对魏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