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公家的房产证上写得是外公外婆我妈妈和我的名字,外公立遗嘱房子的继承人是大舅、小舅和我妈,我该怎么办?
实际上,也只限于个人财产,比如婚姻存续期间,工资、奖金、生产经营收益、婚后购买的房产等,这些都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的范畴,一方去世,也只能对自己所拥有的那50%进行处置和继承,另一方的50%是无权进行处置的,也不在“遗产”范围之内。

不能对另一方的50%进行处置
那么遗嘱中涉及他人财产的处置,是否意味着遗嘱内容全部无效呢?
并非如此,司法实践中,对于该种情况的认定,首先不否定该份遗嘱的整体法律效力,只要遗嘱是被继承人的真实意思表述,并且符合遗嘱的格式,比如有见证人、签署了年月日、被继承签字等,遗嘱就是有效的。
但是,对于涉及他人财产的部分,该部分不具法律效力,不能按遗嘱执行。
举个例子讲,具体到该案例,外公处置自己房产的份额,同时还处置了“我”的份额,指定大舅、小舅和妈妈同比例继承,那么处置自己份额的部分,依然有效,但处置“我”份额的部分无效,“我”依然是该套房产的产权人之一。

这也要求被继承人在立遗嘱的时候,要分清楚哪些属于“个人财产”,哪些属于他人财产。
三,“我”不认可遗嘱的法律效力怎么办?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倘若外公遗嘱中,对“我”的份额进行了处置,指明由两个舅舅和妈妈继承,那么“我”肯定会不答应,个人财产受法律保护,纵然是外公也无权代为处置。
那么此时,“我”应该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呢?途径大致有两个:

第一种途径,如果外公还在世,那么可以撤回、变更,或者重新立一份;
如果外公还在世,那么问题就很好解决了,《民法典》1142条中前款中规定,“遗嘱人可以撤回、变更自己所立的遗嘱”,只要把涉及“我”的那部分,进行撤销或者变更处理就可以了,不影响其他内容的法律效力;
或者直接可以重新立一份,根据《民法典》1142条后款之规定,“立有数份遗嘱,内容相抵触的,以最后的遗嘱为准”。也就是说,只要保证最后立的这份遗嘱不涉及他人财产的处置即可,前几份遗嘱会随之失效。

第二种途径,诉诸法院,通过调解、裁决、判决来维护合法权益;
如果外公已经去世,那么遗嘱随之生效,继承也就开始了。
此种情况下,对于涉及他人财产的处置,可先于其他指定继承人协商,争取不对他人财产进行继承、处置和分配,如果协商不成,那么只能诉诸司法。
因继承遗产而引起的纠纷,可以向被继承人死亡时住所地,或者主要遗产所在地的法院提起诉讼,通过调解、裁决等方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实践中,法院肯定会裁决这部分的遗嘱内容是无效的,因为遗嘱的这部分内容,与法律法规相悖,100%属于无效内容。
当然,司法诉讼只是最后的手段,事实上《民法典》第1132条规定,继承人应当本着“互谅互让、和睦团结”的精神,优先协商解决,通过协商的方式确定遗产分割的时间、办法和份额,协商不成的再交由司法裁决。

综上来说,“我”仅仅是房子4个产权人中的一个,外公立遗嘱有权处置他的份额,不将“我”列为遗嘱继承人完全合理合法,作为外孙子女,完全没有争取的必要。
但倘若遗嘱中将“我”的份额也纳入到了遗产范围,这部分内容就是无效的。
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或者通过遗嘱撤回、变更、重立的方式来加以“纠正”,或者可以与其他继承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向管辖法院提起诉讼,请求裁决此部分内容无效即可。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交流;
码字不易,给点个赞、点个关注吧。
您好!
这种情况,应该没有什么“怎么办”的问题。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