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康熙雍正时,大臣田文镜是怎样的一个人?
田文镜是一个很有原则的人。他身上有古代读书人的风骨,洁身自好,两袖清风,独善其身
他的优点是一心为公、三观正、嫉恶如仇 ,但是同时这些优点也带来了做事激进,情绪化,不讲方法的缺点。所谓有利必有弊!

正因如此,很多人对田文镜的评价有两大分化
有的人说是难得的好官
也有人觉得他就是一个标准的酷吏
田文镜和李卫作为雍正推进新政策的左膀右臂,而两人的风格刚好相反
李卫鬼点子很多,做事善于使用方法策略,尤其擅长以退为进,懂于迁回。这样的做法则几乎没什么负面效果

而田文镜则是一根筋,只会强硬的要求别人。你不听话我就抽你,直到听话为止
这样的做法对于推行新政也有效果,但同时会带来一些负面效果。自己也会成为孤臣
雍正对其评价是:臣学其勤,不学其刻
对于雍正来说,需要评估田文镜这样的人带来正面价值和负面效果相比哪个更大。
如果正面大于负面,那么这样的人可继续用,反之则不可用。

历史上的田文镜集清官和酷吏于一身 ,他做事认真,铁面无私,但常常用力过猛。
雍正对田文镜倒也欣赏,因为在那样一个锐意改革的时代, 激进一点总体来说利大于弊,毕竟大多数人是不愿意改革的。
田文镜为什么能受到雍正皇帝的重用呢?
在历史当中,田文镜真正在雍正朝受到重用的时候,他已经是一个老头了。他是康熙元年出生的,在雍正元年的时候,他已经是六十一六十二了。他当时入仕的时候,并非“正途”出身,而是凭借着“监生”身份,开始踏入官场的

康熙二十二年的时候开始做官,不过那会儿做的都是基层的小官。在外地一些地方担任县令,一直干了很多年,这官也不大。
一直到康熙末年,雍正元年的时候,命运也是从雍正元年开始发生了改变,就是在雍正元年的时候,这个田文镜奉命去祭祀西岳华山,结果在去奔华山的路上就经过山西,这个山西遭了灾了。但是没想到山西巡抚德音隐瞒不报
田文镜他就上了一份折子给雍正皇帝。雍正皇帝一看说田文镜这人不错,你别看岁数大,又不是山西的地方官,但是以天下为己任,以百姓苍生为己任,他敢于发言。

所以任命这个田文镜为署理山西布政使配合山西巡抚一起进行救灾。经过两个人的配合,这个山西受救助人达到了七八十万。所以也正是这件事,让雍正皇帝觉得这个人挺不错的。因此在雍正二年的时候,把这个田文镜调到河南
让他担任河南的布政使,也正是因为到了河南之后,这个田文镜就开始了他的人生的巅峰,后来他成为河南和山东两个省都归他管。这是雍正皇帝专门为他设置了一个官职。
一到任之后,田文镜做了很多的好事儿,首先第一件大事是什么?
就是治河。我们都知道这个黄河流经河南,而且这个河南是平原地带。一旦发生水灾的话,整个河南就变成千里泽国,历任河南的官员,都重视治理黄河,田文镜也是如此

除此之外,田文镜在河南任上还坚决拥护雍正皇帝提出的各项改革制度,也正是他对于皇帝的这份忠心,对于国家的这份忠心。所以这也让田文镜在雍正时期得到了雍正皇帝的高度赞扬!
平阳狐狸,回答问题。
李卫,田文镜,鄂尔泰是雍正帝的三大心腹,也最终成为雍正朝的三大名臣,三人在政治上的出彩表现也被视为雍正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