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走后,不办白事,独自请专人埋葬,合适吗?
前几天,村子里炸开了锅,原因是村里四爷走了,四爷的儿子大魁不仅没有给四爷办丧事,也没有土葬,而是直接拉到火葬场烧了,还只买了个一千块钱的骨头盒就把四爷给埋了。成了村里人的笑谈,可埋完四爷第二天,大魁就回城里上班去了。
四爷曾是村里的老村长,记得我很小的时候,他就是村长,听父亲说,当时还是农业社的时候,四爷二十七八岁就是大队的队长,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他又成了村长,后来老书记退下来后,他又当了村支书,一直干到六十多岁,身体不是太好了,才不干了。
四爷当村干部的时候,把土地看得比命还重要,他带领着村里的年轻人打坝修梯田,搞农田基建,听父亲说,那个时候还是农业合作社,大冬天的,搞农田基建,四爷只穿了个单衫子抡着镢头挖土,都说四爷干活不惜命。
后来包产到户,村里人有钱也有粮了,有些人就把自己的先人埋到了自家自留地里边,而且坟真修越大,四爷便召开村民大会强调不允许把先人坟修得太大,不能让死人占了活人的地。
可许多村民说,我在自家自留地里呢,关你屁事。四爷没有吭声,只说了句,谁家如果占的地大了,对不起,村里的一切福利包括子女上学、当兵、入党等,别想在我这儿盖章子。
可四爷的话说完没几天,四爷的母亲就病重了。四爷的母亲三十岁就丧夫,早早守寡,把四爷拉扯大真的不容易。四爷也早早就给母亲把棺材做好了。
四爷母亲没有其他要求,只希望她死之后,把她和四爷父亲埋到一块,可埋四爷父亲的那块坟里是基本农田,再把四爷母亲埋到那儿,肯定要占一点儿地。
临咽气时,四爷给母亲磕了三个响头说道:妈,你放心地走吧,我会把你安葬好的。
后来,四爷把母亲葬在了背坡,那儿背阴,见得太阳少,野草都不好好长,四爷却为了省一点儿土地,把母亲葬在了那儿,后来又把父亲的坟迁了过去。
有了四爷带头,村里人再没有谁敢把先人的坟地胡乱扩大,扩大了的也都悄悄地弄小种上了庄稼。
村里人都说那儿风水不好,可风水不好的地方,四爷的儿子大魁却早早考上了大学,后来留到城市工作,成了厅级领导。现在背阴竟然成了公墓,村里人都想把先人葬在那儿,沾沾四爷父母的光。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民的日子越来越好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村里的丧事越来越讲排场了。
记得以前村里人办丧事,先是到处借桌子借板凳,谁家如果有个八仙桌的话,一年必定要出七八回门。有的村子小,八仙桌不够,只好去村里小学借小学生的课桌,反正总有不爱学习的娃,整天不来上学,桌子也是闲着。
过去农村酒席就是六凉六热,12个菜中,最多有两三个肉菜就不错了,而且肉也是以大肉为主,有点儿肉腥腥就算是肉菜了。
现在则是整鸡、整鱼、带把肘子是必备的,几乎城里餐桌上有什么菜,农村红白事也是一样。除了菜的味道有所不同,菜品基本相同。
过去农村办丧事,吹鼓手一般是请四个,两个吹唢呐的,一个敲小面鼓的,还有一个拍嚓嚓的。现在一般最少要请16个吹鼓手,不仅有传统乐器,而且还有洋鼓洋号,晚上还要有唱戏的,如果再有钱的话,唱戏的还必须是带彩妆的角,最好是县剧团以上的级别的。
以前土葬挖个墓就行了,现在开始讲究箍墓,类似于农村的砖窑一样,而且里面要贴磁砖等,少说也得一万左右,棺材呢,最少也得一万多块钱的。
这场风风光光的葬礼下来,没有十万也差不多了。而有的家庭两三年也挣不下十万块钱。
但这些好像成了不成文的规矩,谁如果没有这样搞,就成了异类。
去年邻居二婆去世了,二婆在世时,四个儿子,一个比一个有钱,可没有一个好好伺候过二婆,二婆死了大概两三天后,还是我妈发现这几天没有见二婆出来晒太阳,然后跑到她家看时,才发现,二婆跌倒在院里,不知道什么时候死的。
可这并不影响二婆的葬礼,二婆停尸五天,大戏唱了五天,村里人吃了五天的汤水,每个人吃回来都说,这汤水美得很,肉把人吃得都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