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走后,不办白事,独自请专人埋葬,合适吗?
很快姨父手里有钱了,他打算先买套房子定居下来,这时就面临在哪里买?
回河南老家定居没有合适的活,在大连周边农村买房子定居,有人脉,挣钱容易。
于是他和母亲商量,母亲非常开通,告诉他以工作和媳妇意见为主,并说他住在哪里都是自己的好儿子。
有母亲支持,自然选择在我姨这边定居,这时,正好赶上村里有一户人家搬到市里住,留下四间大瓦房卖两万元钱,姨父顺利买下做婚房。
两个人办个简简单单的婚礼后又去打工了,后来有了一儿一女。我姨也就在家带孩子,姨父照样在周边打工养活孩子和老母亲。
都说南方人与北方人结合,国人与外国人之间的结合,生的孩子聪明的几率会更大些,我姨家也不例外,两个孩子学习成绩一直都在班里排前三名。
这让我姨很骄傲,姨父打工也格外卖力,但是此时村民们内心有了微妙变化,私下里经常找茬欺负姨父这个外地人。
一次,邻居放牛把我姨家庄稼毁了一大 片,我姨上门理论,那个人就是不承认。
看着马上成熟的苞米一片狼藉,我姨气地抹起眼泪,姨父知道后回家查看,一边安慰我姨别上火,一边去村里找治安联防队。
结果村里管治安的头不抬眼不睁地告诉他:“是不是老张放牛吃得还不一定呢,我不能凭空找人家去问,你当场抓到再说吧。”
“我不会凭空捏造,有人看见告诉我的,你让我当场抓住,我一年到头不在家,怎么抓?”
“有人看见,他能给你做证吗,不能做证等于白说。”
面对治安人员不屑一顾的态度,姨父知道,都因为自己是外地人才受欺负。
理论没人理睬,动手自己长的矮小也不是人家对手,他只能ren气吞声。
有了一次就有第 二次,不久自家果园里红彤彤的苹果一 夜之间被摘走好几百斤。
这种偷法应该是拿集市上去卖,吃的话有几斤足够。我姨一看不淡定了,正好第 二天就是赶集日,她一大早就在村口堵。
可是堵了一上午,也没见有村民拉一车苹果的。到了中午,她趁小卖部人多,就过去开骂,骂了一阵,小卖部的人就出来阻止。
说是影响他家买卖了,确实,我姨开骂,坐在那里的十几个人为了避嫌,一哄而散。
无奈这次又不了了之,但是我姨多长个心眼,一改往日除了干活就是宅家里的习惯,她也学着别人站街头,扯东扯西。
其实就是想打探消息,还别说,这招真好使,村里一个精神头差点的小伙告诉我姨。
有天晚上自己串门回来时碰见xx骑个三轮车往家载东西,具体什么东西没看清,只看见车上有几个大纸壳箱子。
我姨一打听走的哪条路,那个方向再结合这个人的品行,基本断定就是他偷自己苹果,可是过去快一周了,他能承认吗。
恰巧这时,那家六岁小孙子出来玩,我姨快速走过去,跟小孩套近乎,完事告诉小孩,自己家里有苹果,要拿给孩子吃。
可是孩子却摇摇头说不要,自己家里也有,我姨说,是妈妈买的吗?小孩子说是爷爷买了一大箱子。
这就对上号了,我姨立刻返回小卖部,因为那个孩子的爷爷就在小卖部坐着,我姨当着十多个人的面当场质问他。
他不但不承认还恼羞成怒想要动手,后来被其他人给拉开。这一闹苹果没追回来,还惹了众怒,因为那个人家弟兄六个,个个都不是省油的灯。
平时村民对他的大家族都避让三分,他家弟兄六个下辈还有二十多个子孙,加上本家堂哥兄弟,占了大半个村子。
从此以后,我姨和姨父的日子更艰难了,好在表哥和表姐从小就在被欺负的环境下长大,变得坚不可摧,特别要强,发誓一定要通过学习把父母带出农村。
在我姨四十八岁这年,两个孩子不负众望双双考上大学,毕业后女儿成了公 务 员,儿子成了一名中学老师。
正当全家人都沉浸在幸福的喜悦之中时,我姨没有食欲已经一个多月了,整个人也瘦了一圈。
姨父带她去检查,结果食道癌晚期。这时两个孩子还都没结婚,我姨为了省钱,抗拒治 疗。
只活了一年就撒手人寰,因为我姨是本屯闺女,村里除了那户有过节人家没来,其他人都过来帮忙发丧,姨父也尽全力把葬礼办的很风光。
我姨走了,姨父在那个村子里更是举步维艰,先是被村里要求归还土地,后又要求将果园转给村里新嫁过来的媳妇和孩子。
这个媳妇正是村会计家的大儿媳妇,我姨的户口一直在村里,但是随着人死亡要抽回去,表哥表姐户口也落到单位了,姨父户口一直在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