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有一件怪事,就是车迟国国家保护百姓五谷丰登
最终,悟空让三妖现出原形,逐个身死。乍一看为车迟国除了妖,但是三妖在的时候,车迟国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是不争的事实,三妖死后,唐僧师徒西去,又有谁来保证车迟国的未来呢?
行者将身一抖,收了毫毛,对君臣僧俗人说道:“这些和尚实是老孙放了,车辆是老孙运转双关穿夹脊,碎了,那两个妖道也是老孙打死了。今日灭了妖邪,方知是禅门有道,向后来再不可胡 为乱信。望你把三教归一,也敬僧,也敬道,也养育人才,我保你江山永固。”国王依言,感谢不尽,遂送唐僧出城去讫。
孙悟空难得正经,最后说的“也敬僧,也敬道,也养育人才,我保你江山永固”有两种理解方式。第一种,是说按照这样的思路治国,必然江山永固,就相当于说一个人生病了,然后家人对他说,按时吃药,听医生的话,我保证你很快会好的。这种所谓的保证,说话的人并没有做什么实际的事,而是根据事情正常的发展规律做出的推断;而第二种则可以理解成,按照我说的路线走,你们的未来我来保证。这就是一种承诺了,孙悟空有没有这个能力,确实有。但是他后面还要取经,哪有精力去保佑车迟国一方平安,那个水里游的大王八让帮忙问寿,唐僧师徒答应好好的,结果都给忘了个干干净净,待孙悟空成佛后,真的还会记得吗?我觉得可能性不大。所以说到底,这就是一句空话。
那么车迟国的未来究竟谁来保证?其实这根本就不重要,对于这个国家的国王、百官、百姓来说,国家的兴衰是头等大事,但是对于站在顶点的神佛,甚至孙悟空的角度,车迟国不过沧海一粟,让他充满了故事性,不过是佛道的一次简单博弈。
佛与道的明争暗斗
在《西游记》中,道的整体势力是远远大于佛的,天庭中多数神祇都出身于道家,这对于玉帝的统治是不利的。玉帝虽然是三界主宰、大天尊,但他本身也是道家的成员之一。说白了,天庭和古代西方的宗教治国有些相似,玉帝有无上权利,可以调动一切,但是元始天尊符召同样可以不通过玉帝而调动道家大能,玉帝想要打破现状只有两个办法——毁灭和制衡。
毁灭是肯定不可能了,所以只能制衡,孙悟空大闹天宫就是一个契机,不然能镇压悟空的神祇比比皆是,玉帝干嘛大老远的把如来找来,之后又弄出大排场的安天大会。他的根本目的,就是引发佛道相争,相互制衡。
玉帝用的是阳谋,元始天尊、如来佛祖都看得出来,而阳谋的特点就是明知是计也无可奈何。佛家的底蕴远不如道家,难得被扶上台面,又有玉帝的扶持,这是兴起的机会,如来与诸佛自然不会放弃,于是趁热打铁,搞出一个“西天取经”,三界都为这件事大开方便之门。道家不能违逆,但是可以添点堵,车迟国就是其中的一个例子。虎力、鹿力、羊力是动物修炼成精,但学的道术却是正统,说背后无人恐怕没人相信。但是背后的人是谁,他们自己恐怕都不知道,不过在他们看来,以他们的身份能够得此奇遇已经算是上天眷顾了,自然要干出一番“事业”来,而能让他们快速成名的就是打压佛家子弟,于是车迟国成了他们的目标。
同时,车迟国又是取经的必经之路,以孙悟空的尿性,肯定会搞风搞雨。所以道家大能的布局既敲打了佛家,又没有违背大天尊的意思阻碍取经,可谓一举两得,至于三妖和车迟国的死活,这根本不是大能们在意的。
总体来说,如果说这是佛道围绕车迟国抢地盘,多少有些言过其实,充其量也就是填填堵,敲打敲打。而无论三妖还是唐僧师徒,所作所为基本都是在大能们算计之内的。
所以说,在乎车迟国未来的,除了车迟国的人大概就只有我们这些读者了,至于那些大能甚至孙悟空和三妖,根本不会把这些放在心上,这就是神话世界中,凡夫俗子的可悲之处。而看起来比普通人档次高很多的孙悟空与三妖,其实也不过是两家博弈的棋子,只是不自知而已。
这个问题孙悟空会告诉你:爱谁谁,我管不着,我只负责打妖怪,打完妖怪去西天,其他的跟我没关系。
车迟国斗法本质上其实是僧道之争。车迟国国王重道抑佛,把和尚送给道士当奴隶使。国王的理由也很现实,道士能保佑国家风调雨顺,和尚就会吃白食不劳动。国王当然喜欢道士了,顺便给不干正事的和尚还安排了工作,给道士当杂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