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找了半辈子,直到死也没找到儿子。
杨年轻的时候,在村里教书。80年代初,她与徐普明结婚,并于1985年和1987年分别生下女儿徐和儿子。然后,她开始在台州做生意,然后和老公去了广州做生意。
这对夫妇一年到头都在旅行。许和她的弟弟出生后,他们轮流住在月经和我叔叔等几个亲戚家。1991年暑假,杨和丈夫在广州挣了点钱,打电话给弟弟杨国强,让他把两个孩子送到广州。
杨国强带着妹妹和弟弟,坐了20多个小时的火车到了广州。
那时候许才6岁。她依稀记得一家人去公园玩,她和弟弟玩得很开心。但回到出租屋,父亲总是和母亲吵架,有时甚至打母亲。
后来,夫妻二人决定分居,一人带一个孩子,许随母亲,而随父亲。与此同时,徐普明在广州南楼三楼失去了儿子。
这对夫妇惊慌失措,疯狂地在大楼周围寻找。后来徐普明走了,女儿被送回了老家,杨一个人继续寻找。
徐明说,那段时间,他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天天喝酒,眼睛都破了。找了一两年,他觉得没希望了,然后就放弃了。
杨急于找到她的儿子。本文所有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杨是不肯罢休的。她一个人住在广州,一边打零工,一边追寻儿子的踪迹。一听到什么消息,她就跑过来;哪里有寻亲活动,她一定会参加...她找了26年,走遍了全中国。女儿许回到台州老家后,起初住在姑姑家,后来被送到姑父家。与此同时,她的父亲想带她一起生活,但她不愿意。六年级时,父母离异,她选择跟随母亲。我妈常年在广州找弟弟,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赞助商徐经常感到孤独。心情不好的时候,她就一个人躲在衣柜里或者跑到山里偷偷哭。
很长一段时间,许都无法理解她母亲。她觉得弟弟丢了,找不回来了。她妈妈为什么要离开自己去做无谓的努力?直到她自己做了母亲,才明白母亲那些年的坚持。
“我想知道他是否还活着。”杨曾对女儿说。每次在路边看到一个断手断脚的乞丐,她总会仔细观察,看看是不是自己的儿子。
有一次,杨听的人说,一个村子里的孩子被人收养了。她怀疑她的儿子,跑到村里寻找,但她没有看到任何孩子。许记得,她妈妈不甘心,后来一次又一次去村里,被村民用锄头和棍子打。最后有人报警,警察抽血确定孩子不是徐建峰,她才罢手。
许一边劝母亲组建新的家庭,一边慢慢寻找弟弟。杨不愿意,说儿子没拿回来,她不想再被家人束缚。
那些年,杨摆过地摊,和别人合伙开过早餐店,做过洗碗工...白天,她总是很忙,但晚上,当她想念儿子时,她感到悲伤和自责。
“宝贝回家”志愿者燕子说,凌晨两三点钟,杨睡不着觉。她会在房子里搬东西,拆下床,然后再把它装回去...当她还是无法缓解疼痛的时候,就会一边聊天一边给燕子打电话哭诉。她们住在同一个城市,经常打电话见面,渐渐成了好姐妹。
“她(找对象)停不下来,一停就受不了。”许的母亲说。
2014年底,杨查出肺癌。许觉得母亲长期抑郁,睡眠不好,饮食不好,导致身体越来越差。2015年,当杨回到台州时,她的病情恶化了,她住进了一家中医院。有一天,杨国强去医院探望,发现病房空空晃来晃去,才知道姐姐已经偷偷跑回广州找孩子了。
杨在病床上奄奄一息。
2016年3月,杨病情恶化,咳血。但是她不想回台州。她坚信,儿子在广州丢失的东西,肯定能在附近找到,希望能在他离开前见他最后一面。那段时间,郑晓燕在医院陪着杨。她记得杨不想化疗,她也不配合医生。她一心想找到她的儿子。
2016年夏天,媒体报道了“癌症母亲杨找儿子”的故事。当时,远在100多公里外的小明(徐建峰在养母家的名字)在手机上看到了这篇报道。他觉得照片上的人很像年轻时的自己,于是拨通了杨的电话。
杨在手机上查了一些资料,又看了看他的近照。她觉得这个男孩不像迷路的徐建峰,“主要是因为他屁股上没有胎记”。
燕子记得当时联系他们的有几百人。他们几个人去医院看杨。如果他们不能来医院,她建议他们去当地警方进行DNA采集。燕子说,当她联系徐建峰时,对方碰巧出去钓鱼了,电话联系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