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义乌几名男子在凌晨吃完饭后主动帮店家收拾餐桌椅,引来众多网友的点赞。(6月13日《人民日报》)
举手之劳都没用。吃完饭,收拾餐桌和地板,轻松又省力。很普通,很平常。但这种努力传递的是满满的正能量,这也是所有奥特莱斯称赞的原因。
对此,可能有人会说,这是亲友之间的行为,传递的善意缺乏自觉、自律、真诚这些基本要素,不值得称道,不值得提倡。诚然,帮忙收拾的食客都是老板娘的老乡。大家都是熟人,夹杂着个人信任和友情等因素。这来自于熟人约定的帮助,与陌生人的自发行为相比,略显“色不足”。但这并不妨碍助人为乐、与人为善、奉献爱心的文明含义,是做人的美德,是文明社会每个人都应该有的情感情操。同样,家庭亲友、熟人、同乡圈子也是社会文明世界的缩影。小圈子的文明和谐做得好,对社会的大文明会起到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为亲朋好友和邻居做好事,一定会起到很好的蝴蝶效应,助推文明建设的进程。这样的“举手之劳”值得肯定。
另外,爱的奉献过程不重要,结果才是主要的。善意的示好,善意的传递爱,不应该局限于固定的形式或特定的对象,更不应该注重尺度和体积,不切实际的追求数量,不应该有只有爱和善良才是好的思想意识。做好事所展示的思想、情操、美德、公德,必然会辐射和影响其他人,形成共同的共鸣光谱,促进风气的养成,影响整个社会风气和人际关系的改善。这是文明行动的初衷和目的。
尤其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小小的“出格之事”,反映的是人们的思想道德和素质教育,也是人们友好相处、真诚相待的粘合剂,是良好社会风气的春风。说到底,社会风气清明,和谐友好,团结互助,友好友爱,这一切都凝聚和凝结着每个人身边不起眼的小事、好事。善做文明小事,“善做慈善”,以小见大,从小到大,必将汇聚成一股洪流,造福社会。阐释了做文明小事,成文明大业的发展观和大局观。
当然,素质体现在身边的小事上,文明也是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但是,鼓励做好事,鼓励小事,并不等于提倡不真实,强加于人,机械地照搬别人的经验和做法,或者假装虚构,就像吃完饭收拾一下就“做好事”一样。如果强行强加给客户,就成了侵犯权益,脱离了文明的范畴,充分说明不做选择很难有效果。但是,做好事不应该设限,也不应该畏手畏脚,更不应该接受任何“困难”的事情。每个人都应该多关注身边的小事和好事,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好。这是文明世界和和谐社会赋予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作者:黄跃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