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一些日本食材的成本并没有人们想象的那么高。
广西的何先生曾经在当地一家日本料理店打工,人均收入100元。他发现最耗时的工作是捏寿司。其他菜大多是批发半成品或者成品,稍微加工一下就可以摆盘了。
“日本食品店常见的配菜,如芥末章鱼、辣蛤、甜辣蜗牛等。,都是网上买的快餐产品。三四十元可以买一大盒。在拉面批发的,汤是用浓缩的拉面汁勾兑的。上面的叉烧也是速冻预制叉烧。一块叉烧批发价1元左右,天妇罗、章鱼丸也是半成品。把它们炸出来就行了。”何先生介绍,有些店家标榜自己“手工制作”,其实也是用半成品。
何先生告诉记者,以生鱼片为例,用料考究的高档日本料理店都会选择冰鲜的生鱼食材。鲜冰就是将新鲜捕捞的海鲜就地宰杀,去除内脏,加入冰块,然后空运到日本食品店出售。鲜鱼肉通常色泽鲜亮,柔软有弹性,但物流成本会高一些。为了节约成本,中国很多日本食品店都会选择冷冻食材。
刺身中常见的甜虾,软糯香甜,一份甜虾刺身往往要五六十元,数量也只有五六份左右。但在代购批发平台上,净重4斤的带籽甜虾只要108元,去头去壳解冻即食的甜虾35元可以买50只,所以一只甜虾的代购成本在1元左右。
颜色鲜艳的北极贝,由于大小不一,一般报价在205元到265元之间。日常店铺245元就能买到50到60片普通规格的北极贝,一片成本价5元左右。
生鱼片,国内三文鱼中间可以直接食用的部分,报价在每斤50元左右,进口的在60元以上。换算下来,一块三文鱼刺身的成本在3元左右。
“这样的组合,日本食品店几百元的生鱼片拼盘,可能只需要二三十元。”何先生说,但是消费者并不知道这些信息。乍一看,他们以为都是高端食材。
压实餐馆老板的责任
加强日常监督检查[/s2/]
“部分日本食品店长期存在食材以次充好、偷换等问题,可能对消费者构成欺诈。”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表示,日本高端材料的原材料、仓储、加工都需要较高的成本。但如果商家通过上述形式降低日本材料的质量,可以节省大量的经济成本,很多商家在利益面前是铤而走险的。
陈音江分析,由于日本食品比较特殊,成分的问题不容易被发现,普通消费者也很难鉴别日本食品的真实质量。即使发现成分不对,也很难证明自己的权利。最多就是让服务员换一份。低价违法客观上纵容了店铺以次充好、不诚信的行为。
在任潮看来,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相关规定,有关行政部门应当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定期或者不定期对经营者提供的商品和服务进行抽查,并及时向社会公布抽查结果。因此,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可以在职责范围内进一步完善对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定期或不定期对日本食品店特别是高价日本食品店的原料来源进行抽查,并及时向社会公布结果。
陈音江说,要规范日本食品店的经营,首先要压实经营者的责任。相关食品监管部门应当通过监督、抽查和评估等方式,督促相关餐饮企业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并加强对员工的食品安全知识培训。主要负责人应当带头执行本企业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对本企业的食品安全工作全面负责。
此外,他补充说,要加强日常监督检查,对原料来源、储存环境、加工工艺和相关食品安全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检查。一旦发现有违反食品安全法规或其他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要依法严厉查处并向社会公布。消费者在用餐过程中遇到食品安全或其他侵权问题时,应及时收集证据,依法维权,并向食品安全监管部门举报。
“餐饮行业是充分竞争的行业,可以根据供求、成本等因素自主定价。但为了明码标价,不得以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欺骗、误导消费者。”陈音江说。本报综合消息
来源:西宁晚报
编辑:冉晓宇
广告合作请点击这里。
如需转载本文内容,请联系原著作权人获得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