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想买个雪糕解暑,却发现一个十几元或者几十元的,尤其是一些包装花哨、“噱头”十足的新品。价格大大超出了消费者的预期,被网友戏称为“冰淇淋刺客”。不知道就不要拿...
1
“冰淇淋刺客”让人猝不及防
近日,家住北京市东城区的李先生“遛娃”时,罗章社区的几个孩子吃到了冰淇淋。结账时,他发现孩子们选的八个冰淇淋居然要300元,这着实让他大吃一惊:“我记得小时候,冰淇淋只要一两块钱。为什么现在这么贵?”
今年夏天,很多消费者提出了和李先生一样的疑问。在社交平台中,频繁出现“冰淇淋刺客”、“不要拿你不知道的野蛋糕”、“冰淇淋涨价是为了消除社交恐惧”等热点。有网友戏称,所谓的“冰淇淋刺客”是指一些从未见过的冰淇淋品牌或包装。它们悄悄“潜伏”在冰柜里,在等待结账的时候给人“致命一击”。
这是记者拍摄的冰淇淋容器。各种品牌的冰淇淋种类繁多,但容器不标价。新华社记者彭紫烊摄
是这样吗?近日,记者走访北京多家便利店、超市、小卖部发现,冰淇淋价格不一。一些大型超市在冰柜上标明了冰淇淋的价格,但在大多数便利店、小超市和小卖部,冰淇淋的价格并没有明码标价。不同品牌的冰淇淋混在一起,具体价格只有结账时才能知道。据记者查询,这些雪糕的价格在一元到二十五元之间,其中一些大包装的品牌雪糕售价过百元。一家连锁便利店的负责人表示,价格较高的冰淇淋销量还不错。“冰柜空房间有限,我们基本不会买两三元的冰淇淋。价格高一点的雪糕毛利高一点,我们就赚多一点。”
一些居民区周边的小卖部主要卖便宜的冰淇淋。在大兴区的一家食堂,冰柜里最贵的雪糕只要四块钱。老板坦言,店里卖得最好的是一块钱的“老冰棍”。虽然他对高价冰淇淋有所了解,但由于担心销路不好,他不敢买。
2
高价的冰淇淋值得吗?
记者发现,一些消费者“购买”高价冰淇淋,其实来自于冰淇淋价格的不透明。对比配料表后发现,一些高价冰淇淋除了价格外,其他方面并不突出。
通过对比记者的配料表中是否含有香精和可可脂来降低成本,发现大部分高价冰淇淋和廉价冰淇淋都添加了香精成分;此外,几款售价十几元的冰淇淋配料中也含有可可脂。
个别品牌也因为成分宣传造假,受到了行业监管部门的处罚。此前,某品牌销售的一款“淡奶”产品,在网页上宣传“不加一滴水,纯牛奶香”。经监管部门核实,该产品配料表明确含有饮用水成分,宣传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符。
一位业内人士分析,近年来,一些新的冰淇淋企业为了在上市后的短时间内吸引消费者的眼球,在营销方面下足了功夫。但是这些产品的营销费用形成了品牌溢价,最终还是要消费者买单。
一些品牌的过度包装也成为价格驱动因素。记者注意到,市场监管总局近日公布了一批商品过度包装执法典型案例,通用磨坊旗下的哈根达斯“鲁夫岳影”冰淇淋月饼“榜上有名”。通报称,通用磨坊贸易(上海)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2021年9月17日销售的鲁夫岳影系列冰淇淋,因包装空间隙率不合格,被检出过度包装。
这是一个记者在和一个商家交谈时提供的销售记录截图。制图:彭紫烊
此外,一些“跨界”营销雪糕,囤积居奇,捂盘惜售后被炒成高价。记者注意到,某知名品牌白酒和乳品公司生产三款雪糕,售价在60元左右,短时间内被“炒”翻了一倍。
3
不要让消费者对降火冰淇淋“上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