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种一块新鲜玉米能赚多少钱?
老刘长了一张白嘴,生吃玉米
直播间里,6块钱的鲜玉米这两天很火。网友们在热议农民卖一个玉米能赚多少钱。
在房山区窦店镇下坡店村的玉米地里,73岁的刘旺和老伴、儿子、儿媳一起,正忙着自家70亩鲜玉米。从大田的老玉米到新鲜玉米,刘旺大半辈子都在和玉米打交道。他知道玉米能给农民带来什么。
记忆
地里的玉米从不缺席。
一场罕见的大雨让炎热的北京城凉爽了许多。西南郊区的下坡店村笼罩在雨雾之中。离大石河只有3里,是传统农业村,主要生产小麦和玉米。
刘旺的玉米地在海东园生态农场,以儿子刘海东命名。一直在下雨。父子俩坐在农场的华盖下,静静地望着绿油油的薄纱帐篷。看着长势良好的玉米,两人脸上都有淡淡的笑容。
从刘记事起,他家的农田里就一直种着玉米。按照京郊的传统,刘旺年轻的时候,每年都会在他家的地里种一茬小麦和一茬玉米,然后零星的种一些红薯和蔬菜。
“那时候是老玉米,比现在的棒子还大,还黄。”老玉米嫩的时候,家里会掰几个煮着吃,但是没有味道,不好吃。地里的玉米成熟后被收割、晒干和脱粒。
年轻时,他在村里当农场工人,每月收入40元。但在饭桌上,和村里所有的家庭一样,缺少精致的食物。把老玉米的颗粒磨成面粉,煮点粥,做点馒头,能填饱肚子,但不好吃。一个技术娴熟的农妇想出了一大堆招数,做粗粮。
刘旺从小就爱吃面。他妈妈以前是做面的,后来他成家了,他媳妇做面。
“他就是爱吃那个板子。”刘旺的妻子余比划着说:“就是把玉米粉和白面拌在一起,然后切成条状,像面条一样,再浇点卤拌一下。”
“是的,那个很好吃。”刘旺咯咯直笑。他说,除了玉米粉掺白面粉,还有红薯粉掺白面粉,可以做成板面。
儿子刘海东听他说到面,也接过话头。“嘿,现在很难找到他们了。前段时间有人问我,所以想吃白面拌红薯面。”
创业
食用玉米新品种备受青睐。
我儿子刘海东,小时候没怎么吃过苦,但是吃过不少玉米粉。像他的许多同龄人一样,他仍然喜欢精致的食物,对玉米面没有特别的兴趣。
作为家中的长子,他早早承担起了家庭的重任。从房山区职业学校毕业后,刘海东进城在一家建筑公司工作。2003年结婚后,他辞职回家陪老人。“主要是当时我奶身体不好。我跟着我爸,管我奶。”
后来,刘海东开了一辆出租车。开出租车的时候,我在想做点什么。北京出租车司机都喜欢和乘客聊天,刘海东也不例外。“我发现城里的年轻人对不使用农药和化肥的农产品非常感兴趣。”一次机缘巧合和农业专家的乘客聊天后,刘海东下定决心,再次辞职,彻底回到农村。
刘旺不支持也不反对儿子的选择。
不,因为他知道种地很辛苦。刘海东小时候只在田里玩过,从来没有真正品尝过农活的辛苦。而且,种田要看天气。一场冰雹就能让整个庄稼倒下空。
不会,因为他从不过多干涉儿子的选择。“我不管,让他自己做吧。”刘旺低下头,用粗糙的手掌揉着脸。老人话不多,但只有寥寥数语,依然带着对大儿子的期待。
2015年,刘海东盖了地,建了农场,种了玉米。但是种出来的玉米和刘旺种了大半辈子的老玉米大不相同。“他说这玉米是新鲜的。”
蹲在地里,刘旺把自己和玉米打交道的经验都教给了刘海东。此时,刘海东已经有了自己的打算。他求助于各级农业技术机构,决定尝试最符合市场趋势的新品种。
经过两年的探索,2017年,刘海东得到了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和北京市粮食与经济作物创新团队的帮助。BM380、京白甜456等鲜食玉米新品种在海东园生态农场落地生根。
“380和456两种鲜果玉米,是这里最畅销的品种。”刘海东望着雨中的玉米地,自豪地说。用雨滴剥去外皮,这种鲜食玉米的种子呈现出珍珠般的乳白色光泽,颜色饱满明亮。刘旺咧嘴一笑,提醒道:“能生吃的,就尝一口。”
透露秘密
每根赚两块质量很重要。
口感优秀的好产品只是成功的基础,建立销售渠道才是全新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