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刘旺种的玉米除了交公粮,都是自己吃,没有销售经验传给儿子。刘海东只能自己摸索。他找过批发市场和大型超市,都没有扩张。
“我自己开车去城里的早市卖。”刘海东第一次逛早市是长辛店。他喊道:“新鲜玉米,一块钱一个。”但是喊了半天也没人问,早上只卖了五块。
鲜玉米突出一个“鲜”字,收获期很短。刘旺以前种的老玉米,从种到收,大概要110到120天。刘海东种植的鲜玉米,最快82天就能成熟。进入收获期后,一般需要3到5天才能收获期结束。
“最好能在3天内摘完卖完。过了5天多,玉米粒崩了。”刘海东拿了一块新鲜的玉米,把玉米粒压好。果仁结实不塌陷,品质好。
好玉米需要尽快卖出去。刘海东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又开车去了鲁谷。没想到,这里的市民对新鲜玉米的接受度很高,一卡车玉米一个下午就卖光了。
这种直接与社区对接的方式逐渐成为刘海东的主要销售渠道。新鲜的玉米当天采摘,当天送到社区,以老父亲刘旺从未听说过的“社区团购”方式出售。
“我知道它卖得很好。每个人都喜欢吃他的玉米。吃了他种的,我觉得没味道。”老父亲难得说了一串表扬儿子的话。其实他很难想象,儿子种的玉米,通过手机和微信群,能以平均3元的批发价卖出去。
对于网络名人中6元一根鲜玉米的价格,刘海东表示不方便给予过多评价。“我知道渠道建设不容易,还有加工、包装、物流等成本。”他算了一下,每卖一个3块钱的鲜玉米,他能多赚2块钱。“我那一套的成本大概7块钱,包括地租、水电、人工。”
在与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和北京市粮食与经济作物创新团队持续深入合作后,刘海东采用生物农药和有机肥,不断尝试种植新品种,如一粒玉米上既有甜又有糯的甜糯玉米。他的农场,种着70亩鲜食玉米,一年两茬100多亩。每亩效益可达4000元左右。据了解,鲜食玉米的平均亩效益是传统大田玉米的两到三倍。2021年,北京鲜食玉米种植面积达到3.7万亩,但北京市场鲜食玉米自给率仅为30%左右,潜力依然巨大。
本报记者孙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