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生活 > 居家生活

没有丢过自行车的,压根儿算不上北京人 | 云德

常驻编辑 居家生活 2022-07-20 北京人   算不上   自行车   云德

978拜客生活常识网

《光阴的故事》(综合材料)张勤978拜客生活常识网

大学毕业甫一入职,我立刻有了一辆崭新的凤凰牌自行车,这让同时分配来北京的几个同学歆羡不已。978拜客生活常识网

上个世纪80年代初,市面上的物资供给依然紧张。粮、油、肉等主副食品以及自行车、缝纫机、电视机之类的家用产品一律凭票供应。除了副食、布票等普遍按人头定量供给外,紧俏商品的供应券仅按部门视货源情况适度调剂,因而能享受到优惠的人少而又少。如果刚上岗的青年人想在单位获取这等福利,无异于白日做梦、异想天开。而本人不期而至的十二分幸运,恰就属于从天而降的意外惊喜。978拜客生活常识网

报到的当天,在单位几个前辈嘘寒问暖表达过欢迎之意后,处长带我走进她的办公室。室内装饰布置无非当时流行的藤黄色的桌椅和书柜之类,与科员没啥区别,唯一不同的是墙脚停着一辆崭新的凤凰车。处长是位学生时代参加革命的老大姐,她首先亲切地叮嘱刚到北京可以休息两天,熟悉一下环境,然后就简单向我交代了近期将要接手的工作任务。或许发现我对办公室停放辆自行车充满好奇,她马上笑着问我:小伙子,有车骑吗?没有的话,这辆自行车可以借你逛街。我赶忙歉意地表示婉谢。没想到老大姐愈益爽朗地笑起来,她说:小伙子千万别客气,我们家人多在海外,“文革”时成了一大罪状,现在反过来开始享受侨眷待遇,这辆自行车就是用侨汇券买给我儿子的。没想到那小子毕业后随女朋友去了广州,我家老头儿也用不着,有兴趣的话不妨转让给你。我虽大喜过望,求之不得,但转念一想这可是一笔大钱,正要开口辞谢,不料大姐却抢先一步表示:钱甭急,有了再说。就这样,未费吹灰之力,天上掉下个大馅饼,我有了一辆名牌自行车。978拜客生活常识网

现在的年轻人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当年有辆凤凰牌的自行车,比目下开一辆豪华版轿车还要气派。那个年代,自行车属于贵重的家庭财产,名牌车尤为珍贵。当时没有身份证,新车上路要在单位开具证明,拿购车发票和证明信去派出所登记注册,然后再办轧钢印、上牌照等一应手续,程序比现在到交通队给私家汽车办手续一点不差,甚至显得更庄严。尽管当时满大街都是自行车,但新车很少,名牌的凤凰更是凤毛麟角,无论是骑在路上还是锁在停车场,都格外亮眼,随时都会引来关注的目光。978拜客生活常识网

鉴于那时单身,业余空闲多,一辆名牌新车自然成为大伙儿争相借用的对象。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这辆凤凰经常成为年轻的同事、同学相亲、郊游或者是临时办事的共享交通工具。它到底多少次、陪伴了多少对恋人,逛过景山、北海、香山、颐和园和潭柘寺等景区?可惜没有记录,有的话拿出来肯定是个惊人数字。当然,它也见证了本人从恋爱到结婚的全过程,就连自己的新娘都是用这辆凤凰车驮回家的。当年政府提倡结婚从俭,在单位办公室摆上些喜糖、香烟、水果和瓜子,自行车驮来新娘,单位领导主持一个简单仪式,说上几句吉祥话,同事们一起热闹一阵,就算是完成了全部的结婚流程。那时节,用自行车载新娘结婚十分常见,用名牌新车迎新已属隆重,但今天看来确实十分寒碜。所以,每每看到年轻人结婚披红挂彩的成排豪华汽车,妻子总免不了感叹几声。978拜客生活常识网

改革开放初期,机关公车很少,城区公交网络不健全,出租车尚未出现,市民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就是自行车。每周六天的上下班、早晚接送孩子,日常购物、串门、办各种事情都离不开它。自己年轻力壮,更兼新车轻便易行,记忆中除了边远郊区之外,市区内无论参加什么活动、办啥事,无论路程有多远,一律都是单车前往。在我大半生从事文化工作的岁月里,这辆凤凰载我参加过无以计数的文艺演出、展览、研讨、年会、新作发布及佳作颁奖活动,当然也包括像帕瓦罗蒂、多明戈和《图兰朵》之类盛况空前的演唱会和演出,见证了新时期文化大量的高光时刻。这辆凤凰陪伴我度过了全部的青春岁月,人与车之间有了某种难以割舍的依恋之感,即便是后来有条件可以向单位申请公车,依然乐意骑车外出,十分享受与“骑”俱来的自由自在的心理感受。978拜客生活常识网

与凤凰车相关、最让我难忘的一件事,发生在80年代末。当时单位还在中南海办公,有一次我骑车去参加中国作协的一个研讨活动,会散得很晚,因为单位晚上有新电影放映,于是匆匆吃了两口工作餐就急忙往回赶。傍晚的中南海路灯初开,还没有完全放亮,我快速地沿甬道骑行,快到单位门口时,不料路边角门突然闪出几个人影,等我反应过来刹住自行车的瞬间,离撞到行人仅差一步。当是时,早有两个黑衣小伙迅速抓住了我的车把,厉声训斥:你想干嘛?!我抬头一看对面,顿时吓得心惊胆颤,站在我车前的是位在人民大会堂主席台上远远见过的中央领导。慌乱中,赶忙说“对不起”并解释,不想首长却哈哈大笑,打断我磕磕巴巴的语绪,以地道的方言温和地说:年轻人,不赖你!是我们出门太急,没注意看道儿。随即吩咐警卫:走吧,我们先走!没等警卫回应,首长已转身离去。等领导一行走出很远,我仍然立在原地,好半天没能回过神来。至于当晚看的什么电影,连一丁点印象也没留下。后来有好多天,心里一直忐忑不安,总担心警卫局会突然兴师问罪找上门来。结果什么也没发生。现在回想起来,当年这位大领导的随和与宽容,多么值得感激和怀念!

相关阅读:

  • 北京301医院怎么样(为何北京人不去协和医院看病)
  • 北京人怎么样(嫁给北京人容易吗)
  • 北京人都爱吃的糊塌子,还可以这么做!
  • 北京人夏天爱吃的茄丁面,一顿吃两碗都不够!
  • 北京人爱北京菜——通州金耳,等您下单啦!
  • 北京烤鸭为啥在南方活不下去?南方有一个巨头,比不过
  • 华夏人类源头,是如何从“古猿”演变成原始文明的
  • 北京人爱北京菜,美丽乡村,公益助农 ——美味赤松茸、尝
  • 北京人爱北京菜,美丽乡村,公益助农 ——嘎嘣脆的地头鲜
  • 坝河沿线我的北京成长路线
    • 网站地图 |
    • 声明: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做权威认证,如若验证其真实性,请咨询相关权威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