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末北京曾流传一句笑言,说:没有丢过自行车的,压根儿算不上北京人。这话一点不虚。因为北京人口流动极其频繁,当时出租车不普及,偷车常常非贼所为,而是有人为了出行方便顺手撬开一辆自行车,抵达目的地后随手丢弃。概因自行车在家庭资产中的占比愈益下降,丢车不报案,报案不破案,捡拾也不声张,故而丢车成为京城一景。我周边的朋友以及老婆孩子一再丢车,大家皆习以为常。可鄙人入户北京40年,一辆凤凰车从始至终未丢失,不知道有没有资格做个北京人。倒是记得有两次,早晨上班时翻箱倒柜找不到自行车钥匙,垂头丧气地下楼准备去乘公交,猛然发现自己的凤凰车停放如常,钥匙坦然插在锁孔里,似乎正期待着主人开动。两次彻夜未锁的情况,还分别发生在两个不同住所,现在想来都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坦诚地说,当年凤凰车的制造工艺和产品质量十分过硬。我的凤凰车伴我骑行三十多年,风霜雪雨、经冬历夏,周而复始,从未误工。除了内外胎和钢珠老化更换过,以及镀锌的光感稍减之外,其他零件基本都是原装。最典型的一次是,我去西山参加电影评奖,完事后由山坡向下滑行,快到门岗时匆忙刹车,不小心前闸捏得太死,自行车原地翻滚摔出很远,自己胳膊肘部位的外套和毛衣磕出一个大洞,疼痛难忍,等一瘸一拐地扶起车子才发现,凤凰车安然无恙,且没留下任何异常。
直到新世纪过后的十年,因工作变动我去了外地,自行车马放南山没了用场。有天早上出门,突然看到住楼下的同事打的士上班,询问得知自行车又丢了,于是立马借花献佛,把我的凤凰赠予了同事。当晚同事短信告我,还是老品牌的车子好骑。再后来,同事升职搬家离开,凤凰车再无任何音讯。
一晃又是几年过去了,本人也回京退休。忽一日应邀外出会友,正碰上社区大门口有辆满载破旧物品的卡车经过,回头的瞬间突然发现,在堆积的旧车中间隐约有我的凤凰车牌。这些年,自行车早已不挂牌,有牌照且牢牢地镶嵌在尾灯处的自行车极少。立刻追赶几步想看个究竟,无奈汽车出门后迅即加速远去。我踯蹰原地,怅然若失地望着那渐行渐远的车影,像是目送一个远行的朋友,眼里有几分潮湿,心中不免涌出丝丝酸楚。
作者:云 德
编辑:钱雨彤
责任编辑:舒 明
作者:云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