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缘聚顺德”佛山顺德青年交友活动现场。中:广州市青年宫举办“我们的节日”主题相亲活动。右:“缘聚顺德”佛山顺德青年交友活动现场。受访者供图
当“公主”遇上“妈宝男”
自称“恐婚”的00后女生方雨晴(化名)说自己最近挺苦恼,与大自己3岁的男友已恋爱3年,到了谈婚论嫁时,男方父母对方雨晴的要求是:“必须生到有儿子为止。”这让她接受不了,她很害怕因为生育问题与思想观念比较传统的男友及其家人产生矛盾。
进退两难的方雨晴拨通了12355,寻求帮助。广东12355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心理总督导邹永玲分析,一方面怀胎和养育孩子都不容易,另一方面自己刚进入社会,还没有稳定的收入……各种担心、焦虑导致方雨晴没有信心与男友结婚,但同时,她又认为在自己周围,很难找到跟自己相匹配的男友。
邹永玲耐心地告诉方雨晴,婚姻是人生的课题,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人生,可以多给自己一些时间,规划好未来的生活和发展。面对男方家庭,先要明确自己退让的底线,然后双方可以在彼此理解、尊重的前提下充分沟通和协商。而在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许琼珊看来,这男女双方都停留在“恐”的阶段,而没有能力去跟长辈进行沟通,改变现状。方雨晴希望自己是“公主被保护”,还没尝试沟通劝服对方,就止步不前;而方雨晴的男朋友是个“妈宝男”,虽然有高等教育背景,却对于父母不合理的生育观乖乖顺从。这种现象是他在原生家庭中边界感模糊不清晰,自我意识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造成的,还不会对父母说“不”!
“这种情况多见于独生子女家庭中。”许琼珊认为,两人心智年龄还没有达到结婚的成熟状态,可以预计到婚后会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两人相处,最理想的状态是相互促进和成长;普通的状态是相处磕磕绊绊,婚姻中感受不到支持;不理想的状态是两人都拒绝长大不想担责,就会相互指责和攻击,躲到原生家庭父母的怀抱里,不成长,反退缩。
据广东省一项针对1000多名90后青年的婚恋调查,家庭责任、经济负担加重与失去自由,占据在职未婚90后恐婚原因的前三位。
计较得失,忽略了优秀婚姻带来的快速成长
“婚姻是要建立在社会支持保障之上,而我的周围像沙滩,难以支撑婚姻的高楼大厦。”90后青年肖潘(化名)大学毕业来广州打拼,他细数了一下自己的财产:两套房、一辆车,还有存款,一年挣30多万元不成问题。“一个人挣钱一个人花”挺轻松的,结了婚就是“一个人的钱三家人花”,根本不够。按照他老家的习俗,结婚就要40万元的天价彩礼,他觉得这钱还不如自己出国读博呢。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不少男女青年觉得“婚”与“不婚”是基于利弊计算。
在许琼珊眼里,肖潘是所谓“人间清醒”的代表。
他们都很优秀,事业有成,但一谈婚姻,首先会担心在物质上,另一半会不会给他带来家庭负担,成为拖累。“很多人宁愿不结婚,也不要降低生活水平”。但这些自称“恐婚”一族的人,却没有看到构建家庭后相比独身的优势——优秀的婚姻可帮助人迅速成长。
把物质生活的增值放到第一位,是一些自称“恐婚”的受访者秉承的态度。他们对记者表达的意思多是:年轻人多做事业(有足够的收入),才能看到出路。如果没有事业,爱情也不过是曲终人散。如果找不到能摊薄生活成本的“队友”,结婚就变成了弊大于利。
然而,在哪里都不可能只得到不付出。一些恐婚者对身边人要求很高,而自己又不愿付出。大家盯着的都是付出就是吃亏,而没看到婚姻中的付出能得到的幸福和美好。
许琼珊解释,婚姻就像一个银行账户,每储蓄一点感情,就多一分幸福;每透支一次伤害,就多一分亏空。那些破产归零,还要背负债务的,往往是没有找对合适的相处模式。如果双方都不愿吃亏,不想付出,那是自己的问题,而不能怨婚姻。事实上,古往今来,优质的“婚姻银行”非常多,夫妻同心其利断金。
因此,许琼珊指出,如今的婚恋教育变得尤为重要,应正向引导青年,让他们可以在婚姻中获得成长和完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