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岛求生只能一人相伴,你会选择带谁?”在一次趣味互动中,青少年们积极发言,这时有一个男生答道:“我一个人都不想带!只想孤身一人……”这时,志愿者意识到他可能在用这种方式表达自己在人际关系方面的困扰。“今天是朋友带你来聊天室的,在你眼中,你的这位朋友是什么样的呢?”志愿者问他,又询问朋友们对他的评价。“我们发现,这个男生留给他人的印象很不错,他也很珍惜朋友,有强烈和人交流的冲动,但他阐述的内容却又和这些表现相反。”
“经过深入对话,我们发现他身上有着青春期孩子特有的现象,一边希望自己有团队归属感,一方面又因处在青春期过渡阶段,需要独立,需要显示自己强大的心理能量。”李晓茹说,“我们要引导他坦然接纳这样的情绪,不要走极端。让自己变得独立,并非一个朋友都不要。”
复旦心理学系的学生志愿者们把青少年碰到的这些共性问题,做成26部原创的亲子沟通、疫情心理调适、情绪调节与压力应对小视频,发布在“舒屋延吉”公众号上。
心中有世界,眼里有他人
“舒屋”团队在暑假期间启动了以高中生生涯辅导为主题的“舒芽计划”,目前已进入第二期。“高三学生在高考结束后马上要开启新的大学生涯,高中生每年也要写自我陈述。我们希望将心理学和生涯规划指导结合,给青少年的人生规划做一些指引。”李晓茹说。
“舒屋”的运营团队。
“价值观拍卖会”帮助青少年找到自我的人生目标,“我最闪亮”活动则让他们明确自身的优势。一系列心理活动让青少年们学会自我探索和自我发现。
“我们首先引导他们思考未来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从事什么样的职业?是在大城市落脚,还是到自然风光好的地方去生活?树立这些理想后,再倒推眼前的人生规划,比如大学选择什么专业,如何为更长远的未来打算。”列一个金字塔“志愿梯队”,可以帮助青少年实现更多短期、中期和长期的“小理想”。
“现在的青少年有更多资源和选择,这意味着他们在实现主业的同时,可以有很多‘小理想’。我们希望让青春期的他们扩展自己的胸怀,不要只看到眼前,只知道考试和学习就是一切。而是能更开阔地看待未来的路,心中有世界,眼里有他人,这是‘舒屋’的价值。”
“多年后,或许会有个少年回到这里,记得曾有这样一个地方,在他的青春里留下过一道光。”李晓茹说,“每个人的成长都伴随着艰辛和迷茫,坚持不容易,但即便是最小的一朵浪花,也能留下痕迹。”
作者:黄尖尖 选稿:单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