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欣:除阀件等这类“历史悠久”的老赛道之外,还有诸如车载显示等“应运而生”的新赛道。这些在汽车电动化、智能化趋势下衍生出的新产品,对于汽零厂商而言同样是新鲜事物。
以车载投影为例:此前没有人在汽车上做投影,2021年底华为在其智能座舱方案中提出“车载天幕”后,才让大家认识到车载投影的可行性。当时我们在华为发布后就一针见血地提出,车显很可能成为家用投影企业的下一重要增长曲线,后有幸得到业内一家核心公司董事长的验证,确实车显将是该公司下一阶段的战略重心。
之所以判断车载显示对家用投影企业是个大机遇,是因为车显是一个需要定制化开发的新场景,原有汽零供应商往往光学设计能力不足,满足不了车内不同部位显示产品的多样化开发需求,因此在硬件能力有积累的家用商用投影企业能成功切入。打比方,阀件等传统赛道的切入,体现的是家电企业的制造优势;而车显等新兴赛道的切入,体现的是家电企业的技术优势。
当然车显对家用投影企业也带来新的挑战:第一车内空间要求产品更小型化,第二车规对产品可靠性、散热性都提出更高要求,所以需在原有家用/商用产品基础上“再研发”。因此这一轮的竞争核心我们认为是“技术”,看好有强硬件、高壁垒、快速响应需求的供应商,实现前瞻卡位,在这一轮汽车国产化中脱颖而出。
李迅雷:总结下来,这类企业的“外卷”都是围绕一项核心优势,不断延伸到下游应用层面。近期家电领域还有一大热点是海外的能源危机和热泵应用,这是否也能找出国内供应链企业的优势和机会?
邓欣:热泵是能源危机下划时代的家电品种,长期碳中和趋势下,热泵产品持续替代传统化石能源提供家庭制热采暖的空间很大,今年欧洲采暖能源急剧紧缺,助推国内的家用热泵供应链集体迎来对欧出口的爆发。深究这次机会,本质就是中国家电制造业在全球的比较优势。当欧洲热泵需求高涨+供给短缺时,自然而然中国的家电产业就承接了这部分“供不应求”的机会,我们看到中国制造的“比较优势”正不断创造新的产业机遇,包括家电领域、两轮车领域,更包括这次热泵所在的能源领域。
投资角度,当前热泵龙头产能供不应求,产业链“谁有产能谁就有定价权”,因此机会并不仅限于龙头,有产能和客户资源的二三线企业同样迎来高增机会,我们也走访了大量二三线企业,进一步加深了这一认知判断,二三线公司在这一轮下海外供给短缺下迎来反转。
李迅雷:我国家电行业是一个在全球具比较优势的大产业,但除了“外卷”发挥制造属性寻找新兴产业的增量机会外,回归家电的消费属性看,今年家电行业是否面临整个消费领域的共性压力?
邓欣:确实,今年整个大消费及家电消费都承受了短期复杂的经营环境,但研究是寻找长期价值的过程。近五年我们团队投入最大精力的方向就是“科技消费品”,核心是寻找中国相对全球有比较优势的增量品类,两个典型品类就是家用机器人与家用投影仪。
放眼全球,诸多家电早已“Made in China”,但仍有较多出海家电仍以代工贴牌为主,未达品牌输出阶段,我认为这并不是中国家电产业的制造力弱,而是错过了海外市场成熟之前的最佳创牌窗口期,本土品牌壁垒难以攻破,因此反而在成长期的增量赛道更有可能在全球掘取成长机会,其中我们具“比较优势”的典型增量行业,既有大家熟知的无人机大疆,也有家用机器人、家用投影行业等。
今年面临全球经济环境和通胀的压力,但赛道还未走向终局,品类渗透逻辑仍将持续。我们长期看好科技消费,科技属性为其塑造壁垒,消费属性为其带来空间,最终带来长期优质回报率。
李迅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