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上游的另一大优势,则是由于存在高准入门槛,市场集中度更高,单个企业的潜在市场规模更大。行业数据显示,中国口腔服务2020年的渗透率约为24%,远低于美国的70%。换句话说,国内口腔服务需求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仍将十分旺盛,而拥有技术优势的口腔上游设备和耗材企业,可以更快地让潜在需求变现。
而口腔下游服务机构虽然可以在C端形成品牌力,但仍需要解决牙医资源、连锁半径、同质化服务等常见痛点,目前行业龙头市占率尚未能突破3%。不难看出,口腔上游正是凭借盈利能力强和市场集中度更高,占据着产业链的主导地位,也因此吸引着资本们纷纷前来掘金。
3D打印为何成资本“新宠”?
通过梳理可发现,在2022年获得融资的口腔医疗上游企业中,数字化是一个显著特征。这是因为,口腔上游产品的数字化水平,往往决定了下游临床服务水平的上限。上游数字化,能为消费者提供定制化的精准医疗解决方案和科学建模方案,提高医生诊治效率与用户治疗体验及效果。
由于欧美发达国家存在先发优势,口腔产业数字化程度整体高于国内口腔企业。
但近些年国内企业也纷纷发力,且已在一些细分领域有所建树。《2020中国口腔产业数字化趋势调研报告》提到,国外企业虽然整体领先,但国内企业在口腔3D打印等领域“后来居上”,外企已遭到中国企业的挑战。在此背景下,“口腔3D打印”在国内成为资本热捧的赛道之一。
图源:《2020中国口腔产业数字化趋势调研报告》
2022年中期以来,6月贝康美获数千万A轮融资,7月铖联激光获1.4亿元A轮融资,8月普利生获2亿元C轮融资。到了10月,孙正义旗下软银愿景基金领投,迅实科技也获得了逾1亿美元D轮融资。而在去年4月,雷军旗下的顺为资本已独立投资迅实科技数千万元。
孙正义投资医疗行业并不算稀奇。
市场数据显示,愿景基金一期共投了86个项目,和医疗大健康相关的占了10个。截止2020年年底,愿景基金一期回报第二高的项目是Uber,收获37亿美元,而医疗项目加起来的回报比这还要多7亿美元。
尝到甜头后,孙正义加大了在医疗领域的布局力度,到2021年中期,愿景基金二期已经投了十几个医疗项目。但医疗赛道,甚至口腔医疗赛道都相当宽阔,孙正义为何会盯上口腔3D打印这个相当细分的领域?
背后的一大原因可能在于,口腔3D打印市场的前景相当可观。
市场咨询机构Markets and Markets近期发布的报告显示,截止到2022年,口腔3D打印的市场规模为32亿美元;到2027年,该市场规模将达到79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0.2%。
另一方面,政策也在助推口腔3D打印产业的发展。例如,2020年发布的《国家健康口腔行动方案(2019—2025年)》中提到,要加强口腔疾病防治应用研究和转化医学研究,加快种植体、生物3D打印等口腔高端器械材料国产化进程。
“3D打印最擅长的还是个性化定制,站在齿科的角度看,每个人的牙齿都是不一样的,因此该类的产品非常贴合3D打印。”迅实科技创始人金良曾讲过。
目前,用于口腔的3D打印技术主要包括两大类,一是主要用于制造金属牙冠、口腔支架等的金属3D打印;二是主要用于制造牙模、种植牙导板、隐形正畸牙模等的光固化3D打印。
图源:迅实科技
“牙齿在牙科中属于相对便宜的产品,一颗金属烤瓷牙最多1000块钱,价值空间并不大,全瓷牙也只有四五千块钱。而牙科里面价值最大的是几万块钱的隐形正畸与一颗一两万元的种植牙等,3D打印切入的恰恰就是价值最大的种植、正畸、导板这几块产品的市场。”
2021年2月,金良曾在一场演讲中提到,3D打印在牙科领域正掀起一场产业变革,改变了原来的生态,生产速度加快了100倍,原来以天为单位计算的制作时间,现在可以以小时为单位计算,同时可以节约大部分成本,“3D打印给齿科数字化变革带来了非常大的驱动力”。
2013年,迅实科技成立于浙江绍兴,该公司以3D打印设备及材料研发为核心,自称已在设备、耗材、工作流、设计服务和AI设计方面形成护城河。据官网介绍,迅实科技五年间收入复合增长率近80%;团队近700人,研发人员占比约35%;3D打印设备在美国保有量超过1万台,存量市场占有率超过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