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这个行动的命令,从俄军事后互相指责的声音来看,很可能是最高政治决策层下的命令。这究竟是普京想要留着58集作为下一阶段打出去的一张牌,避免它过早遭受损失,还是认为58集的实力不足以实施防守反击?还是从政治角度等待欧洲的变局?这很难说了,但是从此战后不久,北溪2天然气管遭到爆破的情况来看,可能普京更多的是在国际政治角度有所考虑,而他的对手针对此也已经采取了手段。
那么现在前一阶段这令人看不懂的局面到了现在,实际上已经告一段落 。
双方的下一阶段的重点又回到了军事上,赫尔松守不守得住,这成为了下一步的重头戏。
在哈尔科夫和红利曼,乌军赢得了场面,但损失也是十分惨重的,图为坐在M113装甲车残骸上的乌军士兵
一方面,乌军前一阶段在赫尔松方向压缩了俄军的一些阵地,主要是将此前在红利曼反击的坦克部队调了过来,200辆波兰和东欧国家援助的T-72坦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而现在进一步他们又获得了更多的炮兵,乌军的攻坚态势似乎是摆出来了,最近的几天里乌军对俄军赫尔松方向发起了一系列 的营连级进攻,虽然损失也不小,但似乎也是故伎重演,想要用兵力试探俄军的强弱。
但你也说不好如果他们最终判断俄军在赫尔松的防御依然难以攻破,是不是也又会故伎重演,将坦克部队转移到其他敌方再展开攻势。乌军现在拥有内线优势,俄军空袭架次太少,难以阻止乌军 依托铁路公路快速的机动,同时俄军的战役侦察能力也依然不行,难以跟踪乌军坦克动向。
当然,俄军也有卫星侦察能力,只不过俄罗斯现在天上的卫星数量不行,恐怕难堪大任。
所以俄罗斯可能需要通过购买商业卫星照片,或者请求其他拥有强大卫星侦察能力国家的帮助——只不过这种事到底能做到什么程度,是很难讲的。
俄军已经完成了至少一条横跨第聂伯河的浮桥,而他们采购的浮桥套件足够再建造好几条
那么乌军能否攻克赫尔松呢?
这取决于俄军是否有坚定的决心了。
在最不利的情况下,俄军可以退守已经人去楼空的赫尔松市,在这里进行一场“斯大林格勒”战役。但乌军未必有决心强攻赫尔松。
目前俄军和乌军在赫尔松当面的兵力约为2万对4万,乌军的兵力优势不够大,围攻行动必然会演变成围绕城市废墟的大规模短兵相接,这样的围攻战,除了兵力优势,更重要的是火力优势。
目前随着俄军开始大量投入巡飞弹,巡航导弹的产量也有起色,实际上针对这些纵深目标的打击已经不必依赖部署到前沿的重型火炮,而可以从第聂伯河左岸发起远程打击,这也相当程度上降低了对于后勤的负担。
在这种情况下,乌军的远程火力被俄军稳压一头,围攻行动会非常困难。
事实上,乌军甚至未必能将俄军压缩到赫尔松市,目前在赫尔松外围的战斗对于以M113装甲车为主要装备的乌军来说已经是损兵折将而难以推进了。
况且,随着赫尔松俄军防御圈越来越小,他们的兵力也更加密集,乌军即使投入大量坦克也将难以取得如同此前一样的突破了。
但即使如此,防御赫尔松对于苏洛维金来说也不是一个容易下的决心。
因为毕竟总体来说俄军是以劣势兵力抵抗数量优势的敌军,而且尽管乌军相当一部分部队是水平较差的国土防卫旅,但毕竟他们手里还是有若干个已经得到很大加强并且在前一阶段作战中已经建立了信心敢打敢拼的正规军旅的,要和这些部队硬碰硬,双方的伤亡比肯定不会再那么好看。
最糟糕的情况,是一旦乌军沿第聂伯河取得突破,那么2万俄军失去退路,或者说只能用轮渡撤退的话,那损失可就要比之前在哈尔科夫和红利曼严重得多了。
所以可以想见,应该俄罗斯方面也有不少意见,会觉得死守赫尔松有一定风险。
但放弃赫尔松对于俄军的总体局面来说会有很大损失。仅仅控制左岸地区将无法确保新卡霍夫卡水电站和扎波罗热核电站的安全。一旦乌军摧毁新卡霍夫卡大坝,瞬间就会水淹七军,俄军再想过第聂伯河可就没那么容易了,而扎波罗热核电站一旦被炸毁,后果更是不堪设想。
至于政治上,丢失刚刚宣布加入俄罗斯的赫尔松州首府,对于俄罗斯来说也是不可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