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着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下称“进博会”)的东风,有着重商文化传统、创下了“万里茶道”“百年票号”历史的晋商们,带着山西特色产品来到了上海。
“我们今年第一次以展商的身份参加进博会,展示企业形象和山西产业特色的同时,也积极寻找上海及长三角,乃至国际的合作伙伴。”
11月6日,山西大华玻璃实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梁文胜从进博会上“转战”2022山西省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合作推介会系列活动,开启了此次上海之行的又一个重要任务——除了参加进博会,他还作为山西民营企业家代表,与当地的招商引资团队一起对接长三角、承接产业转移外溢,助力山西经济全方位的高质量发展。
整场推介活系列动,以1场主活动、多场专题活动和N场小分队精准对接的组合形式举办,政府与“链主”企业代表合力打出了招商引资联动“组合拳”,由副省长亲自带队担当起了山西省的最强“销售”。
山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山西省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工作领导组副组长汤志平在6日活动的致辞中表示,晋沪两地经济交往密切、合作基础深厚,2022山西省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合作推介会系列活动选址上海这一深度链接全球的国际大都市,既为广泛联系海内外晋商搭建了桥梁纽带,也为山西精准对接长三角、承接产业经济外溢提供了广阔空间。
“煤炭大省”怎么对接长三角?
6日的系列活动,邀请了长三角地区的世界500强企业、跨国公司、涉侨企业、行业领军企业及知名民营企业代表等200余名客商参会,涉及高端装备、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现代服务业、文旅康养等多个行业领域。
毋庸置疑,在区位、产业、科技等方面颇具优势的长三角地区,随着当前全球价值链重构和新发展格局的构建,产业面临升级刚需,原有的一些产业转移已成必然趋势。
那么,作为“煤炭大省”,山西如何承接长三角地区的产业?
“山西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潜力巨大。在座的嘉宾,来自五湖四海、各行各业,有的可能没去过山西,在外的晋商近两年受疫情影响回去也可能比较少,对山西的印象可能还停留在以前。”汤志平表示,事实上,山西近几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山西与长三角地区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潜力巨大。
首先,山西持续推进“两个转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不断积蓄。
汤志平说,立足破解“一煤独大”结构难题,山西省把同步推进产业转型和数字转型“两个转型”作为战略牵引,在推动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的同时,经济内生结构、内部动力也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和发展。
2021年,山西省GDP历史性跨过2万亿大关,同比增长9.1%,位居全国第三。今年前三季度,山西省GDP以5.3%的增速位列全国第一。
这其中,装备制造业等新兴产业发挥重要作用。同时,近年来当地大力发展的特钢材料、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等10条重点产业链,也在加快培育多元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集群成势。
前三季度,山西省规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5%;数字经济增势良好,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2%,增速明显快于全省服务业增加值,正在转化为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
其次,山西持续锻造比较优势,投资吸引力和发展竞争力不断增强。
汤志平表示,依托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和全国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结合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山西正在加快建设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国际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我们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推动传统能源大省向新型综合能源大省转变,如今,煤炭先进产能占比突破75%,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达到34.3%,而且电力稳定、供应充足,不拉闸、不限电,特别是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每度电0.3元电价机制,极具竞争优势。”汤志平提出,同时,山西土地、劳动力、原材料等成本优势明显,非常适合承接电子信息、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等深加工产业。另外,山西在文化、生态、医药、康养产业发展上也具备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