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真的如此吗?
02信任有价码
这次重新接通外链,最直接的原因是双十一来了,招商、物流和供应基建偏弱的快手需要外援,补齐SKU和购物体验。
往深一层说,又断又开的拉扯表明,快手的电商闭环还远称不上完美,在自有的生态内难赚更多钱。
首先品牌难留。
老铁们的口味比想象中挑剔。他们认的不是品牌,而是活生生的人。常被快手拿来当案例的国产化妆品牌韩熙贞,老板娘王妮亲自每天早上6点播到中午12点,分享育儿经验,亲切称消费者为“妮家人”。
这种沉浸程度,对每年代言人都换几茬的大型品牌来说不太现实。有雷总偶尔出镜的小米入驻快手近1年,粉丝量刚上400万已经是家电数码领域Top 1,还不及“妮家人”的零头。
在消费决策上,老铁们还是钟爱性价比。今年断外链后入驻快手的蔻驰,连播3天,除了首场直播有8.6万观看,其他时间在线人数骤降到三位数。要挽救热度,可能只能让蔻驰总裁托德·卡恩开个快手账号,抽一万台苹果14号召“托家人”冲销量了。
这种难度下,品牌们有预算肯定先考虑对人设强调更弱、转化效率更高的抖音。毕竟“信任电商”的复购率再迷人,品牌也不想消费者是对主播产生复购,而不是自己的产品。
另外商品单价\品类也难提升。在快手如鱼得水的,大多是从厂货脱胎而出的“快品牌”,比如辛巴自己做的棉密码卫生巾。
快品牌绑定主播和商品,解决了信任和中间环节抽成利润被压缩的问题。但也是由于这种强绑定,快品牌定价不能太高,品类也受到限制——花几十块支持主播好说,花几百上千,老铁就要重新考虑你到底有没有把他们当家人。
拿快品牌美妆四大天王来说,其中黛莱皙、朵拉朵尚、春之唤都说自己致力于高端护肤品,但客单价至今徘徊在100-200元之间。另外,快品牌在私域粉丝之外难以形成影响力,天花板明显,前面提到这三个牌子很多人可能就没听过。
这意味着,快手电商好则好矣,但留不住愿意砸钱做广告的品牌,也缺乏利润率高的商品。
主流电商平台中,京东的货币化率在9%左右,阿里为6%,亚马逊则高达10%。而到今年Q2,快手的电商货币化率还是徘徊在1%[4]。
就连做白牌起家的拼多多,也通过百亿补贴引进大牌把货币化率拉到了3%。本应是全村希望的内容电商,掐指一算盈利能力还不如一个小号拼多多。
在今年二季度财报里,快手通过撇除股权激励与资产折旧,实现了会计学意义上的盈利,但市场没有买账,用超过20个月的股价下跌重申了对快手电商的期待。
03内容电商的边界
难以自建闭环,是快手一家吗?这恐怕是整个内容电商的困扰。
这头快手的其他(包含电商)收入增速降至个位数,那头抖音电商规模也迫近天花板,试水的独立电商APP抖音盒子表现平平。更别提第二梯队的B站、小红书,电商布局进展缓慢,恰饭困难的UP主们守着人烟稀少的小黄车嗷嗷待哺。
究其原因,首先是平台内容基因在前,在电商的专注度有上限。
小红书秉承的“内容负责貌美如花,电商负责赚钱养家”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平台们要把电商转化效率提上去,势必调整流量的分发机制,这容易产生难以逆转的影响。
据《晚点》[5],抖音的电商内容展示量一旦超过 8% ,主站的用户留存、用户使用时长就会受到明显的负面影响。如果用户在抖音电商购物遇到非常不好的体验,很多会彻底离开抖音,甚至不再刷短视频。
这是内容为根基的平台们不愿看到的。
今年抖快不约而同要做“商城”,在APP里加插独立的货架电商板块,一是为了从“货找人”变为“人找货”提高转化效率,赚更多的钱;二是为了做出一些区分度,不影响内容体验。
但在货架电商的维度上,内容平台要直接和淘宝京东拼多多比拼拼供应链和履约效率,都非常重而昂贵。
内容平台们身后还拖着一堆广告、直播、游戏业务,每块都是贡献营收的心头肉。降本提效之下钱花得越发精打细算,在这个时刻轻易all in电商,不会是明智选择。
其次,在投入有限的情况下,关起门来赚钱,其实无法阻挡头部流量出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