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值得参考的信息是,11月直至12月小鹏仍在一线推1万元以上的尾款优惠,同时还宣布对2022年的国补进行“限时保价”——也就是说,只要是今年下的单,不管什么时候上牌,小鹏都会兜底。
还是熟悉的“用利润换市场”的套路。小鹏汽车财务副总裁吕学庆在业绩会上坦言,销量下降和G9推出将会对今年第四季度的毛利率造成一定压力,2023年第一季度的毛利率同样会受到兜底补贴的影响。
旗下车型售价偏低,毛利率水平不高一直是小鹏的心病。与理想、蔚来动辄17%、18%甚至20%以上的汽车毛利率相比,小鹏的汽车毛利率水平只徘徊在10%左右,从上述介绍来看,高端旗舰车型G9也很难扭转这一形势。
据吕学庆介绍,随着2023年第二季度销量反弹和电池价格维稳甚至降低,2023年下半年毛利率才将显著回升。
另一方面,在今年年初短暂地缩减开支之后,现在小鹏又开始加大投入。三季度,小鹏整体的研发费用重新回到接近15亿元的水平,比一季度、二季度高出数亿元。
这不难理解,在G9上市之前的最后关头,小鹏必然要在快充、自动驾驶等核心技术领域加速冲刺。以自动驾驶为例,9月17日,小鹏在广州试点推出了城市NGP智能领航辅助驾驶系统。
何小鹏在业绩会上表示,未来还是会保持一定的研发投入,主攻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等方面。据称,下一代全场景智能辅助驾驶产品XNGP已在加速开发中,计划2023年三季度推出主要功能,城市NGP至少支持数十个城市。
作为王牌杀手锏,自动驾驶还是承载了小鹏的最多期望,但在这块兵家必争之地,竞争对手的步伐也已经加快,蔚来、理想、智己等造车新势力均有计划推出类似功能。小鹏能否维持先机、将这一单点的技术优势扩大为体系化的战略优势,是未来面临的深远挑战。
毛利水平没有显著提升、运营支出还在不断扩大,小鹏未能给市场一个明确的盈利时间表。而在同航道选手中,理想以精打细算著称,是最接近盈利状态的一家,蔚来尽管花钱最多,也给出了2024年盈利的预期。不过,小鹏还是给出了另一个维度的参考:到2024年有望实现现金流转正,但这一点竞争对手们早已做到。
“智能电动汽车的竞争是一场马拉松竞赛,我相信,只有掌握核心技术并且综合能力优秀,在硬件和软件都能取得大规模收入的强者最终会在长跑中胜出。”何小鹏说道。可以想象,在这场漫长的马拉松上,小鹏汽车跑到前面、与对手拉开差距,仍需时日。
欢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