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意味着完美日记的核心竞争力不足,若难以保证质量和口碑,很容易被替代。
事实上,完美日记的口碑本身并不高。以周公子代言的小细跟口红为例,在小红书上不少笔记表示,完美日记的口红唇釉性价比不高,有博主晒笔记称,一款完美日记爆款名片唇釉,说好的有4g,实际上用起来两个月就已经不上色。
另一端是来自大牌的冲击。在完美日记为代表的营销模式冲击之下,一些国际大牌也加入了营销大军。
中金公司研究所数据显示,在发力小红书、抖音、直播带货等新流量端并开始尝试与草根KOL合作后,2020年资生堂、欧莱雅、雅诗兰黛的销量增幅均超过60%,而同期完美日记的销量增长仅为22%。
购买大牌平替需求的年轻人,往往并不会看重品牌的价值,而不少购买了平替的年轻人,还是会再购入正牌产品。有消费者就表示,“退而求其次等于浪费,买了平替还会心心念念,到最后还是得买(正品)。”
从专利和研发投入来看,完美日记也远不及欧莱雅等国际大牌。
完美日记在产品研发方面一直在加大投入,2021年全年投入研发费用达到1.4亿元,是上一年的两倍,在2022年Q3财报中提到,截至三季度末,逸仙电商2022年研发投入累计已超过1亿元,该投入比例位居国货美妆集团头部,与全球行业研发投入的平均占比持平。但和几十亿的营销费用相比,仍是九牛一毛。
截至目前,完美日记在全球范围内拥有118项专利,其中包括39项发明专利,其中超过8成为外观设计专利。相比之下,欧莱雅在2020年共申请了500多项专利,研发支出为9.64亿欧元(折合人民币约67.5亿元)。更重要的是完美日记自己并不负责生产产品,而是找业内知名的代工厂代工。
完美日记的代 工厂有科丝美诗、莹特丽、科玛等为国际美妆品牌迪奥及雅诗兰黛的代工厂。不过,国内其他两家国货美妆品牌colorkey、稚优泉等也同样找了这几家厂商。完美日记的竞争优势并不明显。
重营销、轻研发一直是贴在完美日记身上的标签。根据2021年财报显示,其2021年的营收为58.4亿元,其中研发支出仅为1.4亿元,营销费用却达到了40亿元。
到了2022年三季度,虽然营销费用有所收窄,但依然达到了5.648亿元,相较之下,研发投入高达3390万元,费用占比增加到3.9%。这一比例仍然未解其“重营销”的困局。
日益加剧的竞争格局之下,完美日记开始开拓线下门店,从2019年开出第一家直营店,完美日记曾计划到2022年开出600家门店,不过受疫情影响,并未达成目标。反之,线下门店所带来的房屋租金、人力等重资产成本也接踵而至。
提高客单价也一直是完美日记所追求的目标。数据显示,2019年完美日记用户客单价为114元,而到了2020年前三季度,客单价也仅仅是提高到了120元。
护肤品业务被完美日记看作拉动业务增长的第二增长曲线,根据2022年Q3季度财报,护肤品业务总净收入同比增长33%至2.69亿元,高于整体美妆大盘。值得一提的是,三季度完美日记毛利率从上年同期67.9%微增1个百分点至68.9%。财报中,完美日记解释称,毛利率的同比提升主要来自于护肤品牌的高毛利率产品销售增加、成本优化以及,品牌组合中对定价和折扣政策的调整三方面。
其中,护肤品牌高毛利率产品销量增加主要源于其收购的几个高端化国际品牌带动。为了快速提升品牌高端化,完美日记通过收购单价上千元的alénic科兰黎、DR.WU在中国大陆的业务、以及英国护肤品牌Eve Lom,来弥补护肤品类的空白。
业内人士分析称,相比于孵化新品牌,收购国际品牌确实是一种资本操作下的捷径。通过收购成熟品牌,能够借助其现有收入并表,快速增加自己的营收和利润。而这些品牌的规定客户群体也能短期内为其添砖加瓦。
不过,这并不是解决盈利难题的最优解。即便有高端品牌拉动,完美日记自有护肤品类销量长期令人担忧堪忧。面向中端市场,定价40~200元的新品牌完子心选,复制了完美日记上新快、高性价比的特点,但也很难冲破“平价”的瓶颈。
可以发现,无论是彩妆还是护肤品,逸仙电商欠缺的都是核心竞争力,和研发技术壁垒,走“捷径”尚能在短期内见效,但道阻且长,恐怕还将会继续“亏损”噩梦。
本文为零态 LT 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