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这类模式并未能出现在大型游戏中,即使市面上的3A大作,尤其是开放世界,许多都有着较高自由度的交互系统,但大多都局限在特定的环境内,对主线剧情没有太大的影响。在手游领域,剧情带动游戏模式更为突出,许多非剧情核心的游戏,也会在剧情方面投入大量资源,而剧情大多是固定的,即使是有着分支的剧情,玩家实际上也还是走在既定路线上,剧本之外的想法并不被支持。
在吐槽开放世界不开放的同时,也有一些玩家认为,叙事结构设计决定了开放世界并不完全开放,在自由探索之外,玩家依然需要走既定的路线推动游戏的发展。
不过,在对主线剧情影响不大的NPC交互上,自由交互的尝试并不少。此前网易《逆水寒》手游的宣传中,称为其中几百名NPC配置了AI系统,可以与玩家自由交互,玩家间盛传的自由对话游戏截图,似乎也证明了这一点。虽然尚且无法明确能做到什么程度,但这也标志着这样的趋势并不遥远。
相比起开放世界游戏,文字游戏或许与ChatGPT的功能更为适配。国内橙光、易次元等平台的文字游戏,或者更早的日式AVG游戏,这类人机互动电子小说游戏,虽然其人设、故事走向和结局都是已经提前设定好了的,但由于复杂丰富的流程分支,不经意的选择也可能会影响到走向,会给玩家带来高自由度和代入感。
而近期上架的Glow APP,则展示出了AI对话模型在这方面的潜力。与ChatGPT的理性与其AI的身份认知不同,Glow主打真人感,其宣传内容中也将AI恋人作为重点。因为可自创设定,“智能体”更多地被用来当做乙游代餐。
不过这一模式也引发了许多争议,一方面是OOC的情况仍然存在,另一方面是“智能体”的真人风格,以及一些涉及现实信息的对话,让部分用户产生了是否存在真人上号、或窥屏行为的恐慌。
与之类似的对话模型,还有更早“出道”的彩云小梦。早期的彩云小梦以续写故事为主,被网友拿来写小说、请假条、以及不断试探规则的搞“涩涩”,后续又推出了“指尖伴侣”功能,允许用户创建虚拟角色并与之对话:
图源:B站@小绿Gloria视频截图
虽然与恋爱游戏的角色相比,这些AI更像是一个可以自定义基础人设的虚拟恋人,但这一模式也展现了AI应用在文字游戏中剧情自由走向的可能性。至于怎样维持设定、剧情不崩坏……
结语
随着功能的不断拓展以及操作门槛的降低,AI已经成为了生产生活中的常客,向广大从业者和普通用户群体展示了其广泛的应用范围和强大的学习能力。
从AI 绘画、AI配音、AI对话,在文娱领域,人工智能也不断超出人们对其辅助功能的预期。而此前的AlphaGo击败围棋冠军,AI绘画一键出图等,让人们在为其学习能力震惊的同时,也不免会产生被抢走饭碗的担忧,认为AI虽然不至于完全取代人工,但至少对于底层的从业者将是一场灾难。
连OpenAI的联合创始人埃隆·马斯克也表示,人们已经离强大到危险的人工智能不远了。
众说纷纭之下,暂时也难以得出结论。但能肯定的是,在数字时代的洪流中,AI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无疑是大势所趋,在AI配音等已经给出优秀答卷之后,ChatGPT之类的对话模型,是否也会在游戏领域为玩家带来惊喜,值得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