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从时间轨迹推算,韶关无疑是一座古老的城市:先是13万年前马坝人在此繁衍生息,继续衍生出新石器时代的石峡文化,再于2000多年前置县建城,诞生了今天的韶关。
但韶关无疑又是一座新颖的城市:交通网络四通八达,高铁50分钟直达广州,韶关机场又于去年底建成,还率先打开“算力时代”大门,高楼林立、美食遍布,它已然成了现代化的宜居小城。

韶关,既古老又新颖 / 图虫
虽然从历史上来说,韶关也算在岭南地区里名列前茅,可他们却并没有躺在祖先的“功绩簿”里,而是锐意进取,活成了一个脱胎于古老的新颖城市。
从这点上来看,韶关倒像是个怀揣着几代老祖宗文化精华的“新锐小伙”。
1
“广东土著”,发言权在韶关
要弄清韶关有多新颖,先得研究透一个问题——韶关,到底有多古老?
相信每个翻开韶关历史的人,都会大吃一惊:别说是岭南地区,就算放到华南地区,它也绝对排得上号。毕竟大多数岭南城市的历史,要从秦始皇统一岭南、设郡置县开始,可韶关偏不,非得从13万年前的古人类活动开始。

亿万年前的地壳运动造就韶关丹霞 / 图虫
1958年一个同样炎热的夏天,哐当一声,在韶关市曲江区狮子岩的溶洞中发现了一块古人类头骨。这一查,可不得了,这是生活在12.9万前的早期智人头骨,介于古猿人和现代人之间,最终被命名为“马坝人”,是广东境内发现的最早古人类化石,直接填补了华南地区古人类研究的空白。
也就是说,早在13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岭南人的祖先——马坝人,已经在韶关曲江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难怪说寻根要到韶关,往上上上上上追溯,这可是岭南人基因序列的正源。

马坝人复原图 / wiki
但更令人吃惊的在后头,在距今4000多年前,岭南地区的C位不在广州,在韶关。因为在马坝人头骨出土位置的不远处,发现了岭南迄今所见新石器时代晚期最高等级的聚落——石峡遗址。
如果说马坝人只是“星星之火”,那么石峡遗址无疑已成了“燎原之势”。在新石器时期,洞穴已满足不了古人类的生活,经过10万余年的演化,便形成了最早期的部落。在石峡遗址,还出土了大量的石器、陶器,还有玉琮,这表明当时的人类已形成一种强势的文化扩张力,岭南文明的征程由此展开。

马坝人遗址和石峡遗址一带 / 羊城晚报
哪怕拎开史前文明,从正儿八经的建城史开始算起,那也得追溯到西汉设曲江县,这座城悠悠传承了2000多年。
相传“虞舜帝南巡奏韶乐”至此,把所到之地命名为“韶石山”(今丹霞山),到了隋唐便以山为名称作“韶州”。在这2000多年的沉淀里,逐渐形成了由迁徙文化、禅宗文化、韶乐文化、瑶族文化等勾兑而成的——韶文化。

韶关形成了特殊的“韶文化” / 羊城晚报
正如明代的《广东通志》所言:“南粤文化,粤北最古老。”唐相张九龄凿出一条大庾岭路(今称“梅关古道”),也凿出了粤北的繁华。对于古人来说,横亘于五岭之下,与赣、湘接壤的韶关无疑是最佳的中转站和避难所,北人的迁入又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
在唐后期,韶州(今韶关)已经成了仅次于广州的岭南大郡,正所谓“商贾如云,货物如雨”,哪怕是“诸夷朝贡”,也绕不开韶州的古道。到了宋元明清时期,韶关的农业、矿业、手工业(丝绸、造纸、陶瓷等)、造船业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韶关的冶铁业和铸铜业都位居全国前列。


古道的开通带动了韶关精神文化的丰富发达 / 图虫&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