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层的清音阁戏台大大丰富了演出空间,为清宫演剧提供了丰富多彩的可能性。周围二层的看戏楼和看戏廊为帝王、官员、使臣观戏提供了舒适、有序的位置。南侧合间与前殿相连,又紧邻门殿,提供了充足的房间存储布景道具。
赵翼在《檐曝杂记》记有乾隆时内府戏班演剧情况,称东宫福寿园大戏台“阔九筵,凡三层”。一筵为9尺,可见戏台的规模。
其中还记述了演出场面的宏大,演出内容的精彩。
“有时神鬼毕集,而具千百,无一相肖者。神仙将出,先有道童十二三者作队出场;继有十五六岁、十七八岁者,每队各数十人,长短一律,无分寸差。”
“又按六十甲子扮寿星六十人,后增至一百二十人;又有八仙来庆贺,携带道童不计其数。至唐玄奘雷音寺取经之日,如来上殿,迦叶、罗汉、辟支、声闻,高下分九层,列坐几千人,而台仍绰有余地。”
卷阿胜境殿,位于清音阁建筑群最北侧,是皇帝、太后宴请、赏赐宾客之所,常在此处会见各地王公大臣。这一活动与赏戏紧密联系,动线连贯,为藩王使者来朝提供了连贯的空间序列。
整个清音阁建筑群见证了晚清戏曲艺术的辉煌,同时也整合了演出、观看的全部流程体验,是传统戏曲艺术舞台的高峰之作。文/李梦祎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