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希瓦汗国的名字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很陌生,那么“花剌子模”呢?是不是有点儿熟悉,感觉像在哪里听说过、看过?
多半是金庸的《射雕英雄传》。
在这部著名的武侠小说里,有近四分之一的篇幅都在讲发生在蒙古草原上的故事。前有铁木真统一蒙古各部族,后有成吉思汗西征,在男主角郭靖的帮助下,灭掉花剌子模。虽说武侠故事和人物是虚构的,但这个故事的历史背景却是真实的:花剌子模曾经一度是中西亚的霸主。而希瓦古城,当年就在花剌子模王国的疆域内。
花剌子模最初是塞尔柱突厥帝国的一个附庸国,在11世纪初逐渐强大后,摆脱了塞尔柱的统治,后来又投靠更强大的西辽为其宗主国,并在西辽的支持下,夺取了今天阿富汗西部的大片土地,实力日渐壮大。
13世纪初,统治花剌子模的首领摩诃末与他的母亲不合,母子各拥其势力范围,彼此之间矛盾重重。
1218年,成吉思汗派出一支约500人的商队,和使者一起,携带丰厚财物前往花剌子模,欲与摩诃末商议通商之事。
商队一路西行,在进入花剌子模境内的讹答剌(今哈萨克斯坦齐穆尔)时,变故突然发生:讹答剌城的守城长官哈只儿汗,见商队携带了大量金钱,贪念顿起,于是他对摩诃末报告说:这支商队是蒙古人的间谍,得到准许后便将商队和使者尽数杀害,仅一人幸免于难,回去报信。
![](http://imgq8.q578.com/ef/0923/8ef1105158af900b.jpg)
阿米尔·图拉经学院
成吉思汗自然是震怒不已。但因为此时他还没有搞定西辽等强大对手,便决定先用外交手段解决问题——他再次派出了一个三人使团前往花剌子模,向摩诃末索要谋财害命的哈只儿汗。
然而,摩诃末竟然横下一条心,一不做二不休:不仅没有交出哈只儿汗,还杀死了这次来的主使者,并剃光了另外两个副使的胡须以示羞辱……
如此一来,矛盾再无可能调和。成吉思汗进行了长达两年的准备后,于1219年夏天亲率蒙古铁骑,踏上了第一次西征之路。蒙古大军所到之处,花剌子模的城池一座座陷落,但凡没有第一时间投降的,都被屠城。
最终,蒙古大军攻入花剌子模当时的首都撒马尔罕,摩诃末父子逃亡,蒙古军队则一路追击:向西追到了里海,向南则进入了印度河流域。此后数年,摩诃末的儿子札兰丁王子还曾几度重振势力,与成吉思汗对抗。
有记载的最著名场景,是札兰丁在一次激战中最终落败,于是连人带马跃入印度河,并奇迹般地游到了对岸,逃出生天。据说成吉思汗远远看着札兰丁的背影,还对身边人感叹:“为父须有若此之子”,对他的勇猛印象深刻。
尽管如此,由于札兰丁缺乏政治家的谋略,也不擅长联合盟友,几番努力之后,最终依然是兵败而亡。称霸中亚半个世纪的花剌子模王朝,至此彻底烟消云散。
更深远的影响还在其后——花剌子模的灭亡,没有停止蒙古军队向西征战的步伐。成吉思汗骑下名将速不台的军队穿过阿塞拜疆,征服了格鲁吉亚,进入俄罗斯草原,与欧洲文明直接对抗,开启了欧洲历史上所谓的“鞑靼怒火”和“东方风暴”时代。
从这个意义上讲,哈只儿汗的一次谋财害命行为,仿佛蝴蝶翅膀最终引发的飓风,所造成的影响强烈而深远。国外有学者甚至认为:讹答剌事件是世界史上最为重大的事件之一,因为它所引发的战争直接改变了欧亚大陆的文明发展史。
几毁几建 古城修复带来的商机与希望
16世纪中期,希瓦成为花剌子模的国都。16世纪末,希瓦成为希瓦汗国的都城,与撒马尔罕、布哈拉同为历史上中亚枢纽地区的重镇。
在16世纪中叶之前,希瓦汗国与俄国的领土还未接壤,在俄国逐步征服了喀山汗国和阿斯特拉罕汗国后,希瓦汗国与俄罗斯所控制的领土开始接壤,双方的交流、贸易与冲突都逐渐频繁起来,但关系基本上还是平等的。
18~19世纪,不断谋求扩张的俄国,通过一系列的军事行动,逐步令希瓦汗国在政治上臣属于它,最终占领希瓦汗国并将其作为附庸国统治。
现在,希瓦仍属于乌兹别克斯坦的花剌子模州,而古城因多次遭受战争的摧毁,几毁几建,现存者多为15世纪后的建筑。
1990年,希瓦古城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访问乌兹别克斯坦,开启了中乌双边各领域合作的新篇章,其中就包括援乌文化遗产修复项目。2014年4月,双方决定,在希瓦古城选择文物古迹共同开展文物保护修复工作。这也是中国在乌兹别克斯坦开展的首个文物保护修复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