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骑行爱好者:一些城市道路内逆行的人,电动车逆行,行人上自行车专用道路,很多人为了追求速度,他可能会选择凌晨3点到4点去闯红灯,去创造这个速度,最高的速度能骑到60多公里每小时,已经非常危险了。
专家表示,遵守交通规则才能让参与者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更多体验运动的乐趣。
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副主席 冯宝忠:我们一直提倡安全骑行、文明骑行、科学骑行。我们号召广大骑行爱好者,一是不闯红灯,第二不跟机动车争抢道路,提倡大家要戴头盔,礼让行人,礼让老年人和儿童。
骑行正当时 城市规划跟上了吗?
事实上,守护大家的骑行热情,还需要城市慢行系统的日益完善,营造一个更加友好的城市骑行环境。那么,各地为此都采取了哪些措施?是否已经带来了切实的改变呢?
北京:五环内12米以上道路将全部施划自行车道
9月22日,记者从北京市交通委了解到,“十四五”时期,北京五环以内路面宽度大于等于12米以上的道路,全部施划自行车道,在支路以上的机动车非机动车混行道路,全部增设自行车优先标识。此外,北京还将打造滨水慢行系统396.8公里;建设多条河流的沿线步道、自行车道或自行车专用路;并在中心城区和城市副中心,打造20条特色文旅骑行路线。一系列举措,都将为骑行打造更便利的环境。
鼓励环保出行 各地为骑行开辟专用路
随着共享单车的普及和骑行的回归,如今,越来越多的城市为骑行开辟了专用路,鼓励市民选择更为环保的出行方式。
在北京市昌平区,全长6.5公里的全国首条自行车专用路,全程封闭、无红绿灯,并配备行车指示灯等设施,不仅解决了附近上班族的通勤需求,还成了骑行圈的“打卡地”。
在太原,滨河自行车专用道,纵贯太原市的南北中轴线,成为当地的新地标。
在福建厦门集美区,一段全长2.6千米的杏林湾水上自行车道,被称为 “厦门最美的海上自行车道”。这条景色优美的骑行步道全程位于水上,吸引了许多人前来体验。
游客:就特地一家人过来体验一下,不管是绿色植被,空中自行车道跟海上自行车道,过来这边空气也很好,心情也很好。
建设城市公园 边骑行边欣赏美景
此外,各地还建设了不少可供骑行的城市公园。在北京通州大运河森林公园,这里设置了一条沿大运河顺流而下的步行骑行综合道,骑行爱好者可以在这里一边骑行、一边欣赏河畔美景。
在成都,市内绕城的100公里环城生态公园,是目前全世界单一体量最大的城市公园。
非机动车道变宽 城市骑行更友好
此外,城市道路也在为骑行者们发生着改变。记者发现,北京二环辅路上的非机动车道正在“悄悄”变宽。
同时,一些路口在信号灯的设置上,也新增了专属骑行者的“左转信号灯”和“自行车优先”等标识。
北京市民:有一个专门给自行车设计的转向灯,特别好。它之前每次要等两个红绿灯,现在就等一次就行了,比之前用的时间少,比较方便。
专家:鼓励骑行 需从城市规划开始做好引领
专家建议,未来,要想让百姓的骑行热情持续下去,更多城市需要不断地加强规划中的人性化设计。
中国自行车运动协会副主席 冯宝忠:持续改造非机动车道路,同时增加非机动车道路宽度,从城市规划,就开始做好引领,从建设上跟进,这样为骑行爱好者提供更加有利的条件和保障。
(央视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