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毛主席一向有“不搞特权”的原则,无论是李敏、李讷,还是身边的老友,他要求任何人需得靠自己的本事获得成就与殊荣,尤其是对李讷这位在身边长大的女儿,要求更甚。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搬到中南海居住、办公,而小女儿李讷则顺利进入北京育英小学读书,但是,与别人不同的是,每到放学,她都没有父母来接。
原来,早在李讷上学之前,毛主席叮嘱过:“大娃娃,到了学校一定不能说你的父亲是毛主席。如果有人问起,你就说父亲是农民或工人。”
李讷在学习期间格外低调。即便是肠胃炎住院,都没有透露出父亲是毛主席,而且在国家三年困难时期,她更是谨遵父亲在饮食上立下的“三不”原则,生活极为简朴。
不过,毛主席虽然严格要求女儿李讷,但也有过父爱光辉的展现。
1952年,北京育英小学庆祝六一儿童节,要求每位同学与家长共同制作一件礼物。李讷对此却闷闷不乐,担心日理万机的父亲会不同意。
在晚饭的餐桌上,李讷表情沉重,看见可口的饭菜也提不起丝毫兴趣。毛主席见状,关切地问:“在学校发生什么事了?可以放心地跟爸爸说。”
父亲的话鼓舞了李讷的勇气,她略带着哭声,回答道:“老师要我和你做一份礼物,我担心你不答应。”
看着李讷哭花的小脸,毛主席疼惜地拿毛巾擦拭,用充满慈祥的语气说:“我是你的爸爸,保证和你一同完成这项作业。”
李讷立马来了精神,兴奋地吃完饭,拉着父亲去书桌前捣鼓,最终写出一幅“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字帖,交给学校老师。
当时,这幅字帖还出现一次失误,因为使用的纸张是毛主席的字帖,上面都有水印。主席为避免造成不良影响,特意在睡衣上写上一行“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小字。
这幅字帖既饱含毛主席对李讷的父爱,也有对层出不穷的新生代们的期待,希望他们能以汲取学识来巩固能力,为国家和社会贡献力量。
时隔多年,李讷回忆起这份特殊的儿童节礼物,心中依旧充满激动。她说:“我一直知道,爸爸是爱我的。”
1959年,李讷凭以优异成绩进入北京大学历史系读书。毛主席得知后露出欣慰的表情,依旧要求她谨言慎行,不要宣传自己的真实身份。
李讷清楚父亲的用心良苦,以假名“肖力”获得老师与同学们的一致赞赏。但是,毕业后的她,却让主席犯了难。
俗话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李讷在花样年纪却迟迟没有寻找终生伴侣的动静,让毛主席经常念叨:“并非坚决要高干子弟,只要你觉得合适,我不会干涉你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