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他给我们发放乘坐北京公交车的“外地革命师生乘车证”,并告诉我们说,如果走失了,要记住我们的住地挨近北京展览馆和北京动物园。乘坐到动物园和展览馆的公交车就能回到我们的住地。
接下来他带我们进行列队操练,作中央首长接见前的准备。班长带我们练队列、练口号、练挥语录本,等等。他告诉我们,毛主席和中央首长来的时候,我们要有节奏地手挥毛主席语录本呼“毛主席万岁”。
他说,“语录本只能举与面部一样高,不要遮住面部。遮住了面部,毛主席和首长们就看不到你了。一定要注意!”班长还教我们学会了当时正流行于北京的新疆歌曲《万岁毛主席》。
1966年10月18日13点45分,毛泽东主席、林彪副主席、刘少奇主席、朱德委员长、周恩来总理、邓小平副总理等中央首长在摩托护卫队的护卫下,乘敞篷汽车沿革命师生的夹道,近距离地接见了我们。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至今一直铭记在我的心中。
在北京期间,我们还列队去国务院敬献锦旗,参观了军事博物馆、中宣部、团中央、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工人体育场等单位。那时候,北京城沥青街道路面两侧的人行道都还没有硬化。
由于到北京来的外地师生较多,街道两侧的人行道边还搭建了临时简易厕所。老城的小胡同随处可见。城里的公共交通有无轨电车和公共汽车,没有地铁。

四十八年后,北京变化可大了,不仅人行道硬化了,而且那老城的小胡同里的那些老房子也被一幢幢高楼所取代;城里的公共交通除了无轨电车和公共汽车外,还有地铁和的士;立交桥、人行天桥无处不见,街道整洁,绿树成荫,整个京城旧貌换新颜。
在我们家乡的城区,为了保持街道清洁,我们随时都能看见穿环卫服的保洁员,但在北京几乎没有人看见,也没有人乱扔垃圾。
在北京上公厕很方便,街道两侧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公厕,而且是免费的。一次,我在四环路里的化工路排队上公厕,在我后面那人面前的门开了,我面前的门还没有开,他先进是应该的,可他却不,让我先进。通过这件事,首都人讲文明、讲礼貌的美德,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四十八年前,我们乘火车经过华北平原时,看到的是一片一望无边的农田,
没有什么树木。现在那里可不一样了,除了农田,每隔一段还能看见一片白杨树林。这可能是人们为了抵御沙尘暴的侵害,在农田上造的防护林。四十八年前,上北京时,我是个未成年人,四十八年后再上北京已是个年逾花甲的白头老人了。
此次赴京唯一遗憾的是,还没去地铁站乘地铁。我想,处在天时地利人和,强国盛世的今天,只要我们自己能科学养老,二、三十年后再上北京乘地铁也绝不是梦。
更新于2022.9.22
编辑:方迎欣《白浪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