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寨水库茶园茶农正在对茶树进行管护。通讯员 雷泫坤 摄
“进入秋冬季,茶树上部逐渐停止生长、进入休眠期,而根系却处于生长活跃期。因此,加强茶园秋冬季管理,让茶树休养生息,加快树体恢复与树势培壮,是春茶增加产量、提高鲜叶品质的关键措施。”都匀市茶产业发展服务中心技术人员田如勇说。
除了将茶叶专用肥均匀撒在施肥沟里,覆土后让茶根补给养分,茶农还将杂草铲除后,覆盖于树根之上,起到保温作用。随季节变化,杂草缓慢腐化,有机质随水而下,也能缓慢补充土壤营养成分,一定时间后进行松土覆盖沤肥,有机营养成分会明显增加并使茶树受益。
放眼望去,一片片已修剪好的茶园中间,屹立着的太阳能杀虫灯十分显眼。白天,灯吸取太阳能蓄能,夜幕降临时,从山顶蔓延至山脚的一道道光,能保护茶树不受害虫侵扰。
“大多数害虫具有特定的趋光性和趋波性。杀虫灯利用特定光源和波长原理,发出经过调控、专门吸引害虫的光源、波段等,进行害虫诱杀,诱杀精准度更高。”茶园负责人潘富春说。
进入都匀毛尖秋冬管护关键期,都匀市还邀请省茶科所专家现场指导并开展培训10余次、培训重点茶农669人,并投入茶产业发展资金1576万元,以毛尖、小围寨、绿茵湖3个镇(乡、街道)的8个村为示范重点,发放茶叶专用肥3832吨。
同时,抓好除草、修剪、开沟、施肥、病虫害防控等重点工作,形成以点带面、点面结合的全市茶园管护与茶产业发展的良好局面。目前,完成都匀毛尖地理标志核心区茶园管护2.77万亩,打造茶园提质增效示范点20个,辐射带动全市茶园提质增效4.24万亩。
抱团合作 夏秋茶采收加工忙
沿着螺蛳壳景区盘山公路一直往上走,到达山顶,便到达都匀市匀山茶叶有限责任公司茶厂。厂里茶叶加工设备正不停运转,经过萎凋、杀青、揉捻、发酵、烘干等工序,夏秋茶正式出炉,香气扑鼻而来。
“每天8点我就来上班了,口罩、手套、工作服样样备齐,忙起来就是一天。一个月靠着与茶叶打交道,也有4000多元收入。”正在查看茶叶炒制状态的茶厂工作人员杨启鸾说。
都匀毛尖夏秋茶的采摘时间在每年5月至9月底,跟春茶相比,夏秋茶价格稍低,但产量高、价格低,深受消费者青睐。夏秋茶的采收,延长了茶叶采摘周期和产业链条,也提高了茶产业综合价值,增加农民收入。
“我们茶厂每天加工量为2万余斤,如今,附近茶青无法满足加工需求,我们还需从福泉、荔波等地收购茶青。这段时间,1个月能加工茶青150多吨。”茶厂管理人员杨兆培说。
而在另一边,经几个月的努力,随着厂区厂房改扩建的完成,都匀毛尖茶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年产600吨的黑茶生产线设施设备开始进厂安装调试。
“我们特地从湖南引进这条黑茶生产线,集黑茶筛分、精制、压制、烘干等多个环节于一体,预计今年底或明年初投产,投产后将带来3000多万元的年产值。”都匀毛尖茶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高寨水库茶园负责人潘富春说。
都匀夏秋茶生产逐步形成规模,不少茶企将发展的目光瞄准“季后赛”,提高茶青下树率和茶园亩产值。
目前,都匀市引进四川华义茶业有限公司落户,主要生产加工大宗茶,目前已完成年产3000吨精制线安装,预计10月底前投产。并引导贵天下、灵峰科技、匀山、梅渊4家公司组建联合体,通过产业联盟方式分工协作发展大宗茶,收购市内夏秋茶青5418吨(干茶1260吨),实现加工能力翻番;组织毛尖镇5个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与一品茗公司(省级龙头企业)联合,建成年产1000吨大宗茶初制生产线1条,抱团合作发展夏秋茶产业。截至目前,夏秋茶7211吨,产值10.81亿元。
塑造品牌 引领“黔茶出山”
近日,中国十大名茶——都匀毛尖茶首次亮相2022中国(深圳)国际春季茶产业博览会。现场都匀市6家茶企集中参展,进一步扩大都匀毛尖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展销活动中,吸引不少深圳市民、爱茶者慕名而来,不仅有新茶客,也有老茶友。
“2016年,我参加了都匀毛尖(国际)茶人会。近年来,都匀毛尖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有了大幅提升,现在很多深圳人都知道都匀毛尖茶。我非常喜欢喝都匀毛尖茶,本次深圳茶博会就买了很多毛尖茶送亲人、朋友。”深圳茶商亮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