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峰主权归属成难题,毛主席一个创举巧妙解开死结,破灭西方阴谋
珠穆朗玛峰简称珠峰,是喜马拉雅山脉中的主峰,也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峰。19世纪初,便成为全球无数登山家和科学家向往的地方。珠穆朗玛峰不仅仅是一座令人神往的高峰,其背后还有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外交博弈。
珠穆朗玛峰的北坡在中国青藏高原境内,南坡则在尼泊尔境内,两国人民对珠峰都怀有深厚的感情。也正因一座山在两国的原因,其主权归属也成为了一个难题。
为了解决这一难题,中国和尼泊尔对此进行了多次会谈,但珠峰的主权归属问题一直持续到了新中国成立,最后,毛主席提出的一个办法巧妙地解决了多年来困扰两国的问题,为日后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奠定了基调。
珠峰在中国史书中的记载已有近千年历史
珠穆朗玛峰北坡在中国青藏高原境内,紧邻西藏。据史书中记载,珠峰作为我国领土的一部分缘起于元朝。1240年,西藏被纳入元朝的统治版图中,1258年《莲花遗教》中,它被称为“拉齐”,在藏族古代作家桑吉坚赞的《米拉日巴道歌集》中,珠峰又被称作“顶多雪”。从此,珠峰作为西藏的一部分成为了中国的固有领土。
《元史地理志》中有记载:
“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汉梗于北狄,隋不能服东夷,唐患在西戎,宋患常在西北。若元,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后,西藏以和平方式过渡,明朝继续对西藏地区行使国家主权。
清朝入关后,也继承了对西藏的统治,还以驻藏大臣、金瓶掣签等制度继续加强对西藏的统治和管理。
1658年,比利时天文学家南怀仁来中国传教,后进入宫廷成为了康熙皇帝的老师,他向康熙讲授了许多天文学和自然科学知识,引起了康熙的极大兴趣,1688年,南怀仁去世后,康熙更是亲自为他撰写了祭文:
“尔南怀仁,秉心质朴,四野淹通。来华既协灵台之掌,复储武库之需……可谓莅来惟精,奉职费懈者矣。遽闻溘逝,深切悼伤。追念成劳,易名勤敏。”
1661年,康熙即皇帝位,在位期间,受到老师南怀仁的影响,他对西方科技十分感兴趣,尤其是用科学方法借助西方仪器绘制全国地图,加之战争影响,1707年,他下令绘制了《康熙皇舆全览图》,其中包括对西藏地区进行的详绘,这张地图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幅绘有经纬网的全国地图,也是当时世界上水平最高、测绘最精准的地图。
从这幅地图中可以看出,珠穆朗玛峰在这时被叫作珠穆朗玛阿林(阿林是满语,是大山的意思),并标有珠峰的具体位置,中国在勘探和测量珠峰的历史上,可谓历史悠久。
但在古代,中国对国界的认知概念与西方国家存在很大差异。古代中国没有明确的国境线,只有个模糊的位置,对于边界的管理是和整个边疆地区的管理交织在一起的,边境地区、边境地带和国境线没有明确的定义,而一直到清朝末年,尼泊尔都是大清的藩属国,这也导致两国之间的边界问题一直以来都没有受到重视。
1689年,清政府和沙俄帝国之间签订的《尼布楚条约》,是中国和西方国家签订的第一份国际边界条约,但这时清政府仍没有重视明晰边界线的概念。一直到了1840年,英国轰开中国的大门后,清政府才逐渐意识到了边界的概念和重要性。
也正因如此,中国和尼泊尔之间关于珠穆朗玛峰的主权归属问题埋下了隐患。成为了困扰新中国和尼泊尔的一个难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中尼两国展开了多次谈判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