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峰主权归属成难题,毛主席一个创举巧妙解开死结,破灭西方阴谋
解决珠峰的归属问题给中国和尼泊尔带来挑战
1955年8月1日,中国和尼泊尔正式建交,两国之间的边界谈判也正式提上了日程。在关于珠峰的归属问题上,中方始终表现出了积极主动的态度。
1957年1月,周总理在访问尼泊尔期间,谈到珠峰问题时,曾作出了十分明确的表述:
“中国和尼泊尔是由伟大的喜马拉雅山以将近一千公里的共同边界连接在一起的,我们两国之间的友好合作对于这一片广大地区的和平具有重大的意义。”
1959年10月,有人向周总理提问关于中国政府对解决中尼陆地边界的立场,周总理再次表态释放友好信号:
“我们愿意表明,在边界未正式划定前,我们同意双方维持这一条习惯线,和平共处,互不侵犯,同时为表示中尼友好,在亚洲树立范例,如尼政府同意,我们也愿立即就边界问题进行谈判,并且经过勘测,划定边界。”
1960年3月11日至22日,尼泊尔首相柯伊拉腊来华访问,期间,他与周总理就边界划分等问题展开会谈,珠穆朗玛峰不仅在世界上具有重要意义和地位,在中尼两国人民的心中,也有很深的情感牵绊,因此,在珠峰的归属问题上一再陷入了僵局。
对此,周总理也巧妙地将珠峰的归属问题倾向到了两国人民的情感上,他说:
“这个峰在全世界也是有名的,他不仅涉及到中国的民族感情,我们也应该照顾到尼泊尔的民族感情。他是一个民族精神的象征,没有多少实际意义,这件事可以由两国总理直接解决。”
对于周总理的看法,尼泊尔首相柯伊拉腊也表示同意。
在双方的会谈中,周总理提出了解决两国边界问题的三个原则,分别是
“一、肯定现状,以存在的传统习惯线为基础定界;
二、考虑到边界双方管辖的实际状况;
三、对个别有争议的地点,解决不了的,交联合委员会。”
中尼两国的全部边界以现有的传统习惯线为基础,通过友好协商,科学地画出和正式地标定。缔约双方决定成立由双方同等人数同等级别的代表组成中尼边界联合委员会,并责成该委员会根据本协定第三条的规定,商谈解决有关中尼边界的各项具体问题,进行勘察边界、树立界桩、起草中尼边界条约等工作!——《边界协定》规定
珠穆朗玛峰中的“珠穆”在藏语里的意思是指女神,“朗玛”是第三的意思,珠峰被藏族人民称为“大地之母”、“第三圣母”,藏族中还流传着很多关于珠峰的传说,藏族人民对珠峰寄予了非同寻常的情感。
尼泊尔将珠峰称作“萨加玛塔峰”,意思是“高达天庭的山峰”,也是尼泊尔人民心中的神山。珠穆朗玛峰就像一颗镶嵌在中尼两国边界线上的耀眼明珠,因此,珠峰的归属问题引起两国政府高层的极大重视。
加之上世纪50年代,美国采取封锁、敌视中国的政策,中苏关系出现微妙变化,中国的国际环境面临巨大挑战,从实际出发,中国政府希望能够尽可能保持与邻国之间的和平友好关系,谋求共同发展。
毛主席一句话基本奠定了解决珠峰问题的基调
1960年3月18日晚,毛主席接见了以柯伊拉腊为核心的尼泊尔代表团,并对他们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
毛主席对此前中尼双方代表在会谈中出现争议的地方,即在珠穆朗玛峰的归属问题和中尼两国边界的划分问题,对此,毛主席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引起柯伊拉腊的强烈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