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以列车员身份为旅客服务,刘爽发现,之前学习的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中远远不够。比如藏族旅客找她办理业务,她发现尽管之前学习过藏语,但面对面仍然很难通过语言交流,“但我的师父能听懂。师父说各地藏语语系不同,发音、语调也不一样,经常走车就能辨别出来。”
在这趟西宁—拉萨的旅程里,刘爽还经历了很多人生的“第一次”,包括上夜班。列车要24小时左右到达拉萨,当晚列车员就地休整,第三天早上从拉萨先去往兰州,再回到西宁后,她们才能下班。超过24小时的旅程需要倒班:列车员分为两个班组,每组工作8小时,轮流接续进行。老员工上完夜班后,立即抓紧时间补觉;而新员工生物钟被打乱,白天很难入眠。在返程时刘爽恰巧赶上夜班,“那是我感觉熬得最长的一夜。凌晨2点起床一直到下午4点左右。通常早上8点可以交班,但因为去兰州再回来相当于又延长了一班。我白天没休息好,晚上就蔫了”。一路强撑的刘爽到家时近乎虚脱,见到母亲甚至无力打招呼便倒头就睡,直到第二天下午三点才醒。
正是这次跟车,刘爽直观感受到自己和老员工之间的差距。她暗暗告诫自己决不能给这个光荣的集体拖后腿。此后,她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像餐车的厨师、乘警,车辆部门的同事,只要有疑问,我就马上问。我希望自己多懂一些,服务起来更有底气。”同事们形容她就像行走的“十万个为什么”,总是不停发问。
刘爽还养成随时随地记笔记的习惯,甚至包括车辆的某些部件维修、餐车用品的摆放位置、原理,都一一记录在册,并融会贯通。这些对一个列车员来说看似有些超编,但在日后实际工作中很重要。“刚开始作列车员时,只和旅客、列车长打交道,后来当列车长,要跟各个行业打交道,这时之前所学的实际作用才会显现出来。”现在的刘爽深有体会。
踔厉奋发,苦练“内功”
青藏集团有限公司对新员工要求较高,也尽可能给予他们锻炼的机会——参加各种竞赛。“我从参加车班比赛,到段上、集团公司、国铁集团的比赛,一步步走过来。不论什么比赛,对于乘务人员来说,画全国铁路示意图都是必过一关。”2019年全国铁路客运结算站示意图包括807个站名、343个线名,刘爽用差不多一个月时间,从最初需要六七个小时,到后来一个半小时完整手绘默画全国铁路示意图。
![](http://imgq8.q578.com/ef/0930/930f338bf615b60a.jpg)
拉林铁路开通首日,刘爽(左)等候乘客上车
在刘爽家中,上千张区域示意图摆满书柜,叠叠纸张不仅仅是绘制的图纸,更是她用信念绘就的梦想蓝图。这期间她不仅自己学习,还带动身边同事一起学。她主动牺牲休息时间,利用视频录制的方式,展示每一张示意图,现场讲解绘图技巧,将经验与大家无私分享。
这样的付出与积累,让刘爽迅速成长。入路第一年便考上列车值班员。第二年,她最初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参与列车长岗位竞聘,不料以第一名的成绩成功当选。面试时的考题是“如何看待竞聘的岗位并做好它”,刘爽把一年来在办公席的所见所闻所想归纳总结,取得不错评价。
经过不懈努力,刘爽先后获得公司技能竞赛第一、第二名成绩。她多次带队代表公司参加全路青年类竞赛,接连荣获“优秀选手”、“青年岗位能手”等称号,更是凭借过人的业务水平在职业技能鉴定中连续三次免考直接升级,成为公司青年职工的榜样。
刘爽曾经带过的新职工王慧婷,如今也已成长为一位列车长。她对刘爽心怀感激,“我刚入职时就‘见’过刘爽——入路学习时播放过她的照片,她的微笑是参照标准。当我们在同一个车班工作时,刘爽总组织大家学习。后来,我参加单位的技术比武获得前三名,转为值班员,现在也成为列车长,真的很感激刘爽,给了我很大的帮助”。
王慧婷至今记得和刘爽一同参赛的情景。2017年,她们去厦门参加“振兴杯”铁道行业青年职业技能竞赛暨全国铁路第二届新入路青年职业技能竞赛。到达厦门后,王慧婷和刘爽同住一间宿舍。考试部分题目采用抽取问答的方式,包括把一段广播内容翻译为英文,这恰恰是王慧婷比较薄弱的环节。
考试前一晚,她们进行备考冲刺。“英文太多了,我实在背不会。不行这道题就过了吧”,因背诵难度偏大,王慧婷想要放弃。这个提议遭到刘爽“无情”地拒绝,“既然选择我们来比赛,就不能轻言放弃。今天晚上不背会不能睡”。尽管考试并未抽到该题,但“拼尽全力不留遗憾”实属王慧婷此行最大的收获。最终,她们双双荣获“全路青年岗位能手”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