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5日9时30分,刘爽再次值乘首发列车。她身着中国红制服,站在一辆绿色D2021次“复兴号”高原内电双源动车组前,面带微笑向首批乘客问好。10点30分,列车缓缓启动,驶出拉萨火车站,向林芝市进发。
历时6年修建的拉萨至林芝铁路(以下简称“拉林铁路”)全长435.48公里,90%以上的线路在海拔3000米以上,沿线山高谷深,相对高差达2500米,高原动车组列车跑完全程最快3小时29分钟。拉林铁路是西藏自治区首条电气化铁路和第一条“复兴号”高原动车组列车的铁路,它的建成通车,结束了藏东南地区不通铁路的历史。
因先后担任进藏列车、品牌专列等多趟重要任务首发列车长,而被称作西宁客运段首发列车“专业户”的刘爽,历经四轮面试,从317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再一次担当“复兴号”双源动力集中动车组的首秀任务。
同时,考取了高铁资格岗培证的刘爽,凭借扎实的业务功底和丰富的乘务经验,还担任指定教师,对拉林铁路乘务人员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岗前培训。她夜以继日地研究如何才能培养出一批最高标准的乘务队伍。“第一批考核仪容仪表和待人接物,后面的培训讲解高铁相关知识、服务内容,再进行实作演练。还有应急处置,比如模拟发生高原反应、火灾等等。经过一轮一轮淘汰,最终形成了现在50多人的团队。”刘爽介绍。
拉林铁路正式开通前,刘爽受命带队参加应急演练。一共12项演练内容,她仔细研究演练流程,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待全部掌握透彻后,她再为参与演练的人员逐一讲解,甚至单独进行一对一辅导,时常加班加点。临近开通时,她克服高原反应带来的身体不适,带领班组进行强化训练,时常边吸氧边安排工作,一干就是大半夜。“早上起来会干呕,眼球突出明显,当时工作强度比较大,也会上不来气,嘴唇发紫。行动自然而然就会很缓慢”。尽管如此,刘爽还是发自内心感到高兴,“不仅仅是我参与走一趟车很开心、很骄傲,而且还有这趟车开通的意义。我能置身其中,见证这个历史时刻,让我感到非常光荣”。
面对一条新“天路”,每天要面临无数的问题和突发状况,刘爽经常忙得一天顾不上喝口水,每天说话多到嗓子沙哑;短短9节车厢,平均每天行走三万多步。她以专业的职业素养、端庄大方的形象、热情有礼的态度,将高原乘务服务最高标准展现于旅客面前,将铁路人的使命与担当浇筑在这条新“天路”上。
战“疫”冲锋显担当
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突然袭来,整个客运段只有动车还在开行。刘爽第一时间递交了请战书,义无反顾投身车轮上的战疫。当时防疫用品极度紧张,单位采购也面临巨大困难。大年初三退乘后,她没有回家,而是开车跑遍市区大大小小的药店和商铺,直到晚上才艰难地在郊区找到几家有存货的小药店。刘爽立即自费把店里所有的口罩、手套、消毒棉签等都买下来,“老板本来想自留的。我当时穿着铁路制服,和他表明这些是用于防疫一线,老板就把所有的物资都给我了”。第二天,她立刻将防疫物资打包分好,无偿分给同事,紧接着又通过自己的朋友,几经周折联系上眼镜生产工厂。厂家听说是专供铁路一线使用,专门制作一批护目镜,在关键时刻帮助他们解决防疫物资紧缺的问题,“确实感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那段时间,不论在车上还是车下,刘爽既是指挥员又是战士,连续几个月没回家,用自己逆行的背影守护着一方小小的平安。2020年2月5日,疫情暴发之初,她带队西安北至西宁D2697次列车,成功通过了一次对班组应急处置能力的考验。
就在列车还有10分钟到站时,刘爽突然接到上级通知,称车上有四名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需要立刻进行协查和处置。她第一时间告知列车员换上防护服做好组织工作,隔离旅客……忙中有紊地布置工作。
短短十分钟里,刘爽先进入隔离车厢,来到四名密接者跟前,先耐心安抚大家的紧张情绪,随即按防疫要求快速获取旅客信息,遵照流程消毒、做好防护,并即刻上报疾控、调度和上级领导。她们及时有效处置疫情,妥善安排好列车上两百多名旅客,成功守护住了疫情防控的防线。那一天,列车22点左右正点到站后,刘爽带领同事一直忙到次日凌晨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