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相邻的两条大峡谷一字之差,一个在河南,一个在山西。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国人凡事都爱争第一,但凡一些东西都爱冠以第一或者最大,对于峡谷的命名也不例外。有时间和精力的人不妨统计一下自己所知的峡谷中有多少个是冠以“大峡谷”这个称谓的。今天我要给大家介绍的是位于南太行山地区,跨越西太行与南太行的两条相邻但方向不同的“百里长峡”,每一个都称得起“大峡谷,”每一个都壮观靓丽,旅游做的都有声有色,其名字仅一字之差,不知道的还以为是笔误或者是简称,其实,这是两个大峡谷,一个在河南,另一个却跑到了山西。
这两个大峡谷都是国家级地质公园,都是我亲手策划申报并规划建设起来的,位于山西的叫“太行山大峡谷”,2005年被批准为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河南的叫“太行大峡谷”,2009年被批准为国家级地质公园。
二、中国之脊――太行山
1、同一座太行山不太一样的景观
连绵的太行山像一堵拔地而起的墙,屹立在一马平川的华北大平原的西边。它既是中国地理第三级和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也是中国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的分界线,同时还是华北平原与黄土高原的分界线。

太行山北雄风光
根据地理分布人们习惯上把太行山分为三段,位于河北省境内的部分称北太行,位于河南省境内的部分,称南太行,位于山西省境内的部分,称西太行。北太行和西太行都是严重的缺水地区,唯有南太行得天独厚地得到了流水的滋润-这里拥有珍贵而充足的水源,有“华北地下水库”之称。
2、太行山区峡谷成群
峡谷泛指深度大于宽度,谷坡陡峻的山谷,常发育在构造运动抬升和由坚硬岩石组成的地段。

太行山峡谷群
太行山的快速抬升形成与华北平原巨大的地势高差,使众多源于太行山腹地的河流在向华北平原流出过程中对太行山山体进行强烈下切,形成众多山高谷深、瀑水飞溅,形态多样的峡谷群地貌景观。著名的“太行八陉”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除此之外,近年来因旅游的兴起,一些典型的峡谷异军突起,成为新时代旅游的新宠,尤其是在南太行地区。
三、由北贯南的大纵谷---河南林州“太行大峡谷”
“太行大峡谷”位于南太行山北段的林州市境内林虑山,“林虑山”为太行山在林州市境内的这一段的别称,太行大峡谷就位于林虑山中,北起河南省林州市任村镇,南止山西省平顺县井底村,雄伟壮观的太行大峡谷就象一把利剑,将太行山从北向南剖开,形成了一条长达百里的巨大峡谷,峡谷内红崖纵横、悬泉飞瀑、涧溪碧潭交相辉映,不仅构成了太行山最好的天然地层剖面,而且构成了立体多层次景观和一系列地质奇观。

太行大峡谷景区标志碑
峡谷下部,是古老的花岗片麻岩,他的绝对年龄可以追溯到距今25亿年之前的新太古代,柔和舒展的变质纹理将岩石刻划成红白绿相间的岩石条带,俨然一幅地质画卷,与涧溪碧潭一起构成大峡谷最底部的一层景观。
峡谷中部为厚达百余米的巨厚层紫红色石英砂岩与薄层泥页岩互层,沉积于距今14亿年前的滨海地带,砂岩层面上多达数十种不同类型的波痕构造镌刻下了远古海洋的波澜壮阔,如描如画的大型交错层理是古海洋的滨海沙坝产物,泥裂构造就象龟背上的花纹,是干旱气候留下的印迹。特殊的地层岩石结构,使得峡谷呈折线状分布,悬泉飞瀑十分壮观,他们共同构成了峡谷中层景观。

太行大峡谷太行平湖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