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纪录片《中国的自然符号》。
中华鲎并不是中国特有物种,但它是中国修复滨海生态环境、保存近海生物多样性成就的缩影,是重要的中国自然符号。
中国还是世界竹类植物的起源地和现代分布中心之一,紫竹、黄槽竹、斑竹、楠竹等数百种中国特有竹子遍布大江南北。纪录片《中国的自然之声》,记录了不同情境之下,竹子新生与离别、成长与轮回、湮灭与绽放的生命故事,倾听来自竹子生命深处的声音。
摄影技术的持续发展,正在快速引领野生生物保护方式的进步。在夜晚、在水中、在微距下,无论是竹子的细胞,还是在山林间跳跃的川金丝猴,如今都能用一部手机拍摄完成。这三支“发现中国特有物种”系列纪录片,都是使用搭载骁龙处理器的手机拍摄,是《中国国家地理》与骁龙基于对极致作品的共同追求而携手进行的有益探索。
新一代Spectra ISP是首个专为移动终端打造的18-bit ISP,
可捕捉达前代平台4096倍的影像数据。
同时18-bit 和 HDR的结合带来更惊艳的颜色表达和画面细节,
在骁龙影像技术下,绿尾虹雉羽毛极致呈现。
正如《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李栓科所说,“好奇心促使我们产生求知欲,而技术的进步让我们走向更广阔的世界,在这个过程中发现了生命之美和景观之美”。
03 探熊猫、觅朱鹮,我们眼中的秦岭与家园
到了秦岭,谁不想有机会亲见野生大熊猫?被誉为“东方宝石”的朱鹮又到底有多美呢?为了深入了解秦岭,几位嘉宾兵分两路——《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李栓科与直播主持人路伦一亲赴秦岭皇冠山自然保护区的寸耳沟,徒步密林深谷寻找大熊猫;而高通骁龙技术专家徐恒、陕西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巡护员向定乾,以及野生动物摄影师徐健则踏上了寻访朱鹮的道路。
社长李栓科和主持人路伦一,
跟随巡护员深入秦岭。
秦岭是大熊猫生活的主要区域之一,也是最容易偶遇野生大熊猫的地方。社长李栓科与主持人路伦一进山之后,在寻踪大熊猫的同时,一路发现了更多的秦岭生灵——从红外相机中发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