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养护这条“绿色走廊”,每间水井房花费了不少资金。这些水井房每天持续地抽24小时的水,每天大约需要50-60升柴油,一年下来,单一个水井房的花销就10万元左右,全部水井房就要花掉千万以上。
这108个水井房也不都是用柴油发电机发电抽水,在靠近轮台那边的十几个水井房完全是使用太阳能发电的。
中间塔中镇那块有国家电网接入,所以这一块儿是用电力发电,有一段路最艰难,既没有电线,太阳能板也没有完全安装到位,就只能用刚刚我们提到的传统柴油发电机。
电的问题解决了,还总有人问为什么沙漠中不滴灌,其实,这里用的就是滴灌技术,只是比普通的滴灌更高级而已。如果使用我们经常看到的那种直接把水放到地面上的滴灌管,几秒中就蒸发掉了,而且这种细沙非常容易吸收水,这种浇和没浇也没啥区别。
浇灌植物的滴灌设施也是专门为沙漠这个环境而定制的。滴灌管子很细,直径大约有1公分,每隔1米管子上就会有2个小孔,水就顺着这些小孔流到植株底部,这种设计保证水资源得到最大利用,而不会被蒸发掉。
除了这些保障公路不被掩埋的基础设施,塔中镇也有不少必须的基础设施呢!塔中镇位于轮台到民丰、阿拉尔市到和田县、阿拉尔市到且末县和尉犁县到且末县四条沙漠公路的交错处,地理位置确实是不错,塔中镇配套了加油、汽修、住宿和餐饮等基础设施,四条公路都会经过的地方,难免需要。
其实公路旁边的基础设施远不止这些,我们今天就暂且说说这些必不可少也常见的,还有不少别的基础设施,大家有兴趣的可以去实地探索。
“沙漠中的守护者”都是什么人?
守护沙漠里的绿洲就是那些住在水井房里的人,他们要么一个人,要么就是一对老夫妻,通常后者占大多数。
一个水井房负责2公里绿植,他们每天要徒步去检查这两公里内滴灌管道是否破损,坏了负责修好,每天就是抽水、浇水、检查,重复着这单调的生活,年轻人根本待不下去,所以大部分守护人都是上了年纪的老夫妻。
住在荒凉的大漠,生活自然是很艰苦的。连电也不能随时保证,他们就只有白天抽水的时候有电可以用,到了晚上就摸黑。
沙漠昼夜温差非常大,特别是夏天,食物也不容易保存,他们尝试挖地窖,但效果也不行,冰箱也没法用。他们每隔一段时间也会去塔中镇一趟,但不是为了逛街,只是去买点药之类的生活必需品,他们的生活供给就是每周统一发放一次。
“沉迷网络”的现代人很难做到一天不玩手机,但是,坚守在水井房的这些“绿洲守护人”,他们连打个电话都很麻烦,虽然每隔一段距离会有一个通信基站,但也不是随时都有信号,所以他们通常都是移动卡加联通卡一起使用,移动卡好打电话,联通卡好上网。
生活上的艰苦,精神上的寂寞,能坚持下来真的很不容易,而且大部分一干就是20年,可能他们也对这片绿洲产生了感情,把这些树木当作自己的孩子来培育。
一个月仅仅有5000块钱的工资,这种无聊的生活,给两倍三倍的工资大家也不会愿意去,但他们还是坚持下来了,所以这些守护人是十分值得我们敬佩的。
如此大费干戈维护一条沙漠公路,是否值得?
耗费如此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维护这条绿色走廊,真的划算吗?
我们先来算笔经济账。
塔克拉玛干沙漠自古以来就是陆上丝绸之路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