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内悬乾隆皇帝御书“慈寿凝禧”匾额。东西梢间辟为暖阁,东暖阁是皇太后日常礼佛之佛堂。殿前出月台,台前出三阶,中设御路石,月台左右亦各出一阶。
正殿内的藻井轩辕镜非常有趣,是一颗大铜球。其他的轩辕镜虽说也是铜胎但都处理成银白色甚至是镜面效果,而这颗则处理成朴素的古铜色,在中国古建筑中是独一无二的。
寿康宫正殿正中有地平、屏风、宝座、甪端、香几等成堂陈设。这一套只是平时所用的礼仪堂设,而为太后八旬圣寿节准备的庆典用具更为豪华。
寿康宫为清代太皇太后、皇太后居所,太妃、太嫔随居于此,皇帝每隔两三日即至此行问安礼。乾隆朝崇庆皇太后(孝圣宪皇后)、嘉庆朝颖贵太妃(颖贵妃)、道光朝的孝和睿太后(孝和睿皇后)、咸丰朝康慈皇太后(孝静成皇后)都曾在此颐养天年,慈禧太后晚年也曾在此小住。孝圣宪皇后去世后,乾隆皇帝仍于每年圣诞令节及上元节前一日至寿康宫拈香礼拜,瞻仰宝座,以申哀慕之情。这里的三宫、四所等宫殿供太妃太嫔等居住。寿康宫常驻大夫,备有常见药材,有厨师和卫士。清代皇太后身边宫女为12人,太后每年可得20两黄金、2000两白银、124条名贵兽皮、400个银纽扣等,这是后宫中的最高待遇。
1736年,弘历刚刚登基,一个棘手的问题摆在他面前。随着他成功登上皇位,他的生母也从熹贵妃晋升为崇庆皇太后,本来是一件大喜事,但随之而来的烦恼也不少,首当其冲的便是“住”的问题。
此时紫禁城内已有慈宁宫和宁寿宫两所太后宫,但慈宁宫已经没有适宜的居所,宁寿宫又住着太妃们,太后迁入与礼不合。于是弘历大笔一挥,再给母亲建一所新宫殿!
寿康宫便这样轰轰烈烈地建造起来。
乾隆帝曾亲口说自己“以孝治天下”,他也确实做到了,从寿康宫的家具摆设中便可一窥一二。
在开始建造寿康宫时,宫内的家具摆设便一同开始打造了。乾隆元年五月份便开始制作正殿悬挂的黑漆地九龙边“慈寿凝禧”匾额,八月做寿康宫斗扁,九月做书格与挂屏,十月已细致到陈设用的“香圆、佛手等果子四盘”等物,十月二十四日,寿康宫正式告成。一共花费白银七万四千两,赤金一百八十两。
《活计档》(备注)记载乾隆三十六年十月二十八日:
“库掌四德、五德来说,太监胡世杰交紫檀镶竹丝三屏峰宝座一分,随足踏、香几、绣褥锦套,司房收贮。传旨:‘着在寿康宫安设,将现设屏峰宝座撤下,交本处收贮。钦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