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琅琊台
1
三千年前的某一天,当姜太公一行人行近琅琊台时,肯定远远地就被这座上吸引住了,在一望无际的海岸线上,它兀自凭空而起,卓然独立。而且,这座山峰的山顶并不像一般的山峰,有一个尖锐的峰顶刺向天空。相反,它的顶部是一个平台,如同人工修凿平整过一般。(姜太公公元前1045年到齐国,初见琅琊台,应是此后的某一天。)
在众人的惊叹声中,太公仍然沉默,只管仰头观赏山景,而后一言不发,顺着山势,就要攀援而上。众人连忙追上去,拦住他。太公年事已高,这么一座林木遮蔽的山,尽管目测并不高峻,但山势陡峭,又兼海风列列,他们觉得太公登山,实在不可行。不过,太公拒绝了众人的劝阻,仍然坚持登山。好在他并没有拒绝两个精干随从的援手,在他们的护持和助力下,披荆斩棘,攀石援藤,艰难地一步步爬上山来。
一行人几经艰险,终于登上山顶。
东南风正紧,山下东侧,风吹海浪,一如千百条巨龙蜿蜒而来;山北,巨浪滔天,拍打着琅琊台;山南,云蒸霞蔚,气象万千,壮阔海天扑面而来。这个三面临海的山峰,仿佛被蓝色的大海用一只无形的大手捧在掌心一般,大海把它千姿百态的美丽,毫无保留地展现在琅琊台的面前。
太公被眼前壮丽的景色所吸引。从此,琅琊台的海风和涛声,就再也没有离开过他的耳畔。
2
被琅琊台吸引的,不止是姜太公。他所开创的齐国的国君如桓公、景公等亦都曾到此驻足。
姜太公把琅琊台作为祭祀四时之神的场所。桓公等前来,观山阅海倒在其次,祭祀四时之神方是正务。
琅琊台不仅风景殊胜,也有古港可供扬帆踏浪。越王勾践率部由海路北上,便选择在琅琊为都。一时间,琅琊古港舟楫往来,人声喧哗,盛极一时。
勾践登琅琊,筑观台,以望吴越。
琅琊台上的眺望,不但可以观山,阅海,还可以望乡。
3
秦始皇一统天下,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琅琊台属琅琊郡。
始皇有一段心事始终难以释怀,于是五次出巡,三至琅琊。逗留数月,盘桓踟蹰,似有所待。
看透始皇心思的,反而是一个素不相识的人,齐人徐福,听闻始皇来齐,特地前来拜访。
徐福以海为媒,细说长生之策。他告诉始皇,海中有三仙山,曰蓬莱、方丈、瀛洲。山中有不老之丹,可求而得之。
始皇动心,派徐福入海寻仙,以求不老之丹。
第二年,始皇再次来到琅琊,登台远眺,却不见日边归帆,这次,他并没有见到徐福。
数年之后,始皇第三次来到琅琊。徐福闻讯,匆忙赶来求见,推说上次出海求丹,路遇海中大鱼,船不得过。始皇遂嘱其再次出海寻仙。遣振男女三千人,资之五谷种种百工而行。殷殷之情、拳拳之意,溢于言表。
4
始皇与徐福一别,徐福东进、始皇西归,徐福一去,再无消息;始皇此去,再无续章。
徐福一去不复返,大致沿海岸线航行,去了韩国日本。始皇西归,到沙丘,暴病而亡。徐福一去,开启了一个新的天地;始皇一归,结束了一个壮烈的时代。
今之韩日,徐福颇受推崇。在韩国济州岛,徐福一行留下了“徐巿过此”的石刻,出现了“赢洲山”“西归浦”等与徐福文化相关的地名。日本新宫市临海处有徐福墓,而富士山又名“蓬莱”,另有遍布日本的徐福会,正是对徐福东渡日本的佐证。徐福东去,当时的日本尚在绳文时代,徐福所带来的先进技术,无疑对推动当地的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始皇暴亡,二世即位,天不假年,三载而亡。群雄逐鹿,争夺天下。最终刘邦定鼎中原,秦亡而汉兴。武帝神武,有生之年曾经十次亲临大海,其中也数到琅琊,最后一次到东海,已经是68岁高龄了。不过秦皇未能等来的归帆,也没能来到武帝的梦乡。
5
汉末,国运衰颓,天下三分。曹魏灭蜀吴,一统天下,不过好景不长,仅仅46年后,就被司马氏取代,魏的招牌也换成了晋的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