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老僧的精心照料,司马睿不但伤病痊愈,还从博大精深的经文中有所领悟。他于摩陀岭中屯兵操练,最终率领兵马渡过长江,攻占建邺,并建立东晋。
称帝后,司马睿不曾忘记摩陀寺中那位老僧的救命之恩,于是下旨扩建摩陀寺,还将自己曾经的封号“琅琊”赐给了这座山和山中寺院,从此,“摩陀岭”便成了“琅琊山”,“摩陀寺”也成了“琅琊寺”。
北宋仁宗年间,欧阳修被贬滁州。在任滁州知州的两年零四个月中,留下许多佳话。
欧阳修在《丰乐亭记》中写道:“修之来此(滁州)……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间,乃日与滁人仰而望山,俯而听泉。掇幽芳而荫乔木,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我感觉以欧阳修的这段文字来形容青岛的琅琊山水,倒也颇为相宜。不只琅琊山水如此,琅琊台所在的西海岸新区,不但海色迷人,也多山,多水,多泉,只是缺少欧阳修的一支生花妙笔。
丰乐亭建成的同一年,琅琊山中的僧人、欧阳修的挚友智仙,专门在琅琊山中让泉之上建了一座亭子,作为欧阳修游山时休息及办公之所。这座亭子便是醉翁亭,欧阳修亲为命名并写下了名传千古的佳作《醉翁亭记》。
寄情山水、心怀天下的六一居士与琅琊山的相知相惜,实在是彼此的幸事。
8
琅琊风起,泽被中华。
当年那个因琅琊山得名的琅琊县,引出了后来的秦之琅琊郡、汉晋之琅琊国,引出了琅琊王、颜、诸葛三氏,引出了醉翁亭、丰乐亭双亭竞秀... ...
此风之自,源自东海之滨,源自琅琊之台。是为琅琊台之幸运,亦为琅琊台之荣光。
如今的琅琊台,已不复昔日的荣光。它静静地伫立在海滨,潜蕴千年的风骨,抖落千年的风霜。听海风在吹,听海鸥在唱。在慕名而来的年轻人探询的目光中,它悄然静坐,含笑不语。
古老而又年轻的青岛,有千年的琅琊台,千年的即墨城,千年的不其城,千年的板桥镇,千年的崂山寺院和道观,又有百年的青岛城、百年的青啤、百年的栈桥、百年的八大关、百年的青岛火车站、百年的观象台。这座古老而又青春的城市,内里有几个重要的城市之源,琅琊台便是其中重要的一源。在我的心中,它并不是偏守青岛一隅不为人知的一方山野,而是青岛一城的根之所在、魂之所系。我们要好好守护它,好好陪伴它。
(参考资料 铁骑如风《琅琊的传统基因有多强大》)
2022.9.12—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