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时期,发生了八王之乱。琅琊王司马睿听从王导的建议,过长江到建邺(今南京),并最终建立了东晋王朝。
王导是琅琊王氏的代表性人物。
琅琊王氏始祖是西汉时期的王吉,王吉及子、孙均为朝廷高官,死后归葬故乡,现即墨尚存王吉汉墓群。王氏传到东汉,出现了两位青史留名的孝悌楷模——王祥和王览,一个为继母卧冰求鲤、一个为兄争饮毒酒。至魏晋,王氏渐居高位,成为显赫一时的世家大族。当时人有云“王与马(司马),共天下”。东晋时期,这种簪缨世族除了琅琊王氏,还有陈郡谢氏、高平郗氏、谯郡桓氏和颍川庾氏。
东晋后期,以谢安和谢玄为代表的谢氏家族,因淝水之战和北伐战功,风头一时无两。刘禹锡写南朝金陵旧事,曰“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谢两家,俨然已是世族翘楚。
王氏家族不但出高官,还出大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更是号称“天下第一行书”。同为琅琊世族出身的颜真卿,以《兰亭集序》为榜样,写出了“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宋朝苏轼亦曾长期学习临摹《兰亭集序》,创作出了“天下第三行书”——《黄州寒食诗帖》。
就在前两天,正在国际空间站上执行驻留任务的意大利航天员萨曼莎·克里斯托福雷蒂,在太空中“书写”了一段中国式浪漫。
当天,她在个人推特账号上发布了一组太空摄影作品,并配上一句描写宇宙景观的中国古文。她引用的古文,正是《兰亭集序》中的名句: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她在经过北京上空时吟诵这几句,并配上自太空拍摄的北京和渤海湾的照片。我们听来毫无违和感,觉得挺切题。
王羲之千年前对宇宙和生命的那一声喟叹,至今仍在引发回响和赞叹。
6
琅琊世族,除了被尊为“华夏首望”的琅琊王氏之外,琅琊诸葛氏、琅琊颜氏也是誉满中华的名门望族。
琅琊出了一个诸葛亮、一个王羲之、一个颜真卿,哪一个不是华夏五千年历史长河里闪亮的那一颗星?
琅琊颜氏,可以追溯到孔子的弟子颜回和更早的颜友,24世颜盛迁琅琊。颜盛在东汉末年担任过青徐二州的刺史,其曾孙颜含随晋元帝衣冠南渡,颜氏一门做了南朝二百年的官。梁陈之际,颜之仪和颜之推两兄弟回到北朝,颜之推一支在唐代声名显赫。颜之推作《颜氏家训》,对后辈谆谆告诫。
颜杲卿、颜真卿在玄宗朝时分别为常山郡和平原郡太守。安史之乱爆发,安禄山攻破常山郡,颜杲卿誓死不降,被安禄山凌迟处死,骂不绝口慷慨赴死。其子颜季明、颜诞、侄颜诩都被残忍杀害,以身殉国。
怀着满腔悲愤,颜真卿写下了《祭侄文稿》:“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天不悔祸,谁为荼毒?念尔遘残,百身何赎!”
颜真卿在平原郡也团结军民,誓死抗敌。他被推为河北一带抗击叛军的盟主,各路官军闻风而至,有二十万之众,成为抵抗叛军的一支重要力量。
后来,安史之乱虽然平定,但朝局仍动荡不安。而性格忠直刚烈的颜真卿,却遭到权臣的打压和排挤。783年,李希烈反叛并攻陷汝州,权臣卢杞趁机向皇帝进言让颜真卿前往劝降。颜真卿明知此行凶多吉少,实为奸臣对忠良的暗算,但仍以国事为重,以七十六岁高龄,毅然孤身前往敌营。
“道之所在,虽千万人,吾往矣。”
李希烈劝降不成,欲杀颜真卿,颜真卿慨然赴死。颜真卿为国捐躯,满朝震悼,唐德宗含泪写下:“出入四朝,坚贞一志,拘胁累岁,死而不挠,稽其盛节,实谓犹生。”
《颜氏家训》曾言:“夫生不可不惜,不可苟惜。”颜氏兄弟子侄,用生命践行了祖辈意味深长的叮咛。欧阳修赞之曰:“颜公忠义之节,皎如日月,其为人尊严刚劲,像其笔画。
7
今安徽滁州西南有一座山,古称摩陀岭。西晋末年,身负重伤的琅琊王司马睿来到摩陀岭,在深山之中的摩陀寺,古寺中一位老僧,为他煎汤熬羹,治疗伤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