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双版纳地区,有些寨子的寺庙标记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如此推断的话,至少在公元1020年以前就存在了。
然而根据《泐史》记载,傣族首领叭真(Chao Bhaya Cheng)于祖腊历五四二年庚子(宋淳熙七年,公元1180年)入主勐泐。
如果真的有1000多年的寺庙的话,至少说明在傣族统一西双版纳地区之前就已经有南传上座部佛教的存在了。
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我们暂且不下定论,让我们一步步分析。
01 南传佛教与傣族原始宗教崇拜
南传佛教是由印度向南传播到斯里兰卡并且不断发展,一直流传到缅甸、泰国、柬埔寨、老挝以及我国云南省的傣族、布朗族一带地区。
在教义上,南传佛教也被称作“上座部佛教”或“小乘佛教”(在这里不含贬义),它与大乘佛教最根本的区别就是只信仰和供奉释迦牟尼佛。
在西双版纳州,普遍信仰小乘佛教的有傣族和布朗族,几乎每个村寨都有佛寺和僧人,但受戒信徒所占总人口的比例越来越低,且多为五旬以上长者。
尽管,西双版纳傣族普遍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但依然保留了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农村公社、村社意识、村社精神,保留着巫术、寨心崇拜、猎神崇拜、祭谷魂、祖先崇拜、龙的崇拜等原始宗教信仰。
为什么在傣族社会佛教仪式和原始宗教仪式可以并行不悖,我们以后再做探讨。
但南传上座部佛教为傣族人民普遍接受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势必要经过-一个与当地原始宗教文化斗争和融合的过程。
02 学术界关于南传佛教传入的几种说法
关于南传佛教传入中国傣族地区的时间历来众说纷纭,概括如下:
黄惠坤先生在《从越人到傣人》一书中,通过考证南诏佛教和东南亚以缅甸、真腊为主国家的佛教史认为:傣族地区信奉南传上座部佛教的时间在中唐以后。
颜思久先生主编的《云南宗教概况》一书中认为南传佛教传入傣族地区在公元7世纪的隋末唐初。但同时颜先生也指出其兴盛与发展却在十三世纪以后。
黎道刚先生在东南亚研究,2002年发表的《乔赏弥和九掸俾——掸傣古国之迷讨论》一文中借用《东南亚文化论坛》一书中云南大学陈保亚和木镜明两位老师所写《南传上座部佛教入滇考》指出:
“原始傣族群在明代开始分化为西双版纳傣族与德宏傣族(包括临沧)、元江流域傣族和金沙江傣族。佛教北上入滇是在原始傣族群分化后开始的,所以没有以相同的路线和派系进入每一个傣语支,由此断定佛教北上入滇不会早于明代,全民信教也不可能早于明代,这主要是语言年代学的证据”。
所以黎道刚先生将南传佛教传人傣族地区的上限定为14世纪。
赵橹先生在云南社会科学1982年第2期所发表的《论佛教传人傣族地区的时代》一文中通过对云南佛教史中的相关文史资料考证及东南亚一些国家的历史研究,做出了这样的结论:
“巴利语系上座部佛教传人车里傣族地区是在十三世纪末,到十四、十五世纪。进而传人金齿、耿马傣区是公元十五世纪,兴盛于16世纪”。